仁宗皇帝挽辞三首 其二
临御自初终,恭勤一日同。
慈心夷夏等,诚意地天通。
垂拱成文治,安和即武功。
含生游寿域,四十二年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初始到终结统治国家,一天的辛勤工作与君王相同。
对华夏子民满怀慈爱,诚意可以感动天地。
垂拱而治,实现了文治之功;安定和谐,同时显示了武治之力。
让百姓在幸福的国度里生活,在位42年。
去完善
释义
临御:指君主在位期间。
夷夏:古代指少数民族和华厦民族。这里泛指全国民众。
垂拱:意指垂衣裳拱手而治,形容国家治理得很好。
文治:指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
安和:安定和谐的局面。
含生:所有生命体。
寿域:指人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仁宗皇帝的挽辞。诗人通过描写仁宗皇帝的统治特点以及其成就,表达了对其敬仰之情。诗中提到“慈心夷夏等”,赞美了仁宗皇帝的仁爱之心,无论对待百姓还是边疆民族都是平等相待;而“诚意地天通”则体现了他对人民的真诚关爱,以至于天地都能感受到他的诚意。同时,仁宗皇帝在位期间实现了“垂拱成文治,安和即武功”,既推行文治,又保持武备,使国家富强。最后一句“含生游寿域,四十二年中”表达了对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余年里带给百姓的福祉,举国上下共享太平盛世。整首诗展现了仁宗皇帝的德政,也表达出诗人深切的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仁宗时期(1023-1063年)是中国北宋的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此间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宋仁宗统治的末期,一位名叫张方平的诗人以才华横溢和满腹经纶而著称,他的诗作既表达了人生的感慨,也展现了时代的风采。这首《仁宗皇帝挽辞三首 其二》是张方平悼念已故仁宗皇帝的佳作,其中不仅抒发了对君主的敬仰之情,还流露了对江山治理的忧虑以及对新君上任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