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暮冬书事

标题包含
暮冬书事
物色无容华,逆风利如剪。 晨兴心怅然,惜此岁华晚。 自古东流波,滔滔去无返。 计事须及时,咄哉行自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选取天然质朴的事物,面对逆境依然坚韧。 清晨醒来心中惆怅,惋惜年华已近尾声。 自古以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浩浩荡荡。 办事要抓住时机,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前进。
去完善
释义
《暮冬书事》注释如下: 1. 物色无容华:此处“物色”指的是万物的外貌,这里指冬天的景色。“容华”意为美好,这里表示冬景并不美丽。 2. 逆风利如剪:这里的“逆风”是指寒冷的北风。“利如剪”形象地描绘了北风的锐利。 3. 晨兴心怅然:“晨兴”指早晨起来。“怅然”形容失望、沮丧的心情。这里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 惜此岁华晚: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岁月蹉跎的遗憾。 5. 自古东流波,滔滔去无返:这两句以长江东流为例,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 6. 计事须及时:提醒人们要抓紧时间,把握当下。 7. 咄哉行自勉:“咄哉”是古代语气词,有督促、告诫的意思。这句话勉励自己努力前行。
去完善
赏析
《暮冬书事》是宋代诗人张方平的作品。诗中描述了暮冬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联“物色无容华,逆风利如剪”描绘了冬日景色的萧条和寒冷。万物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寒风却像剪刀一样锋利,给人带来阵阵寒意。这里诗人以简单的笔触勾勒出了冬日特有的氛围,同时也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颔联“晨兴心怅然,惜此岁华晚”写出了诗人面对冬日景色的心情。清晨起床,诗人心中感到惆怅,感叹时光的流逝,惋惜这一年即将结束。这里诗人通过对内心的描绘,传达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感慨。 颈联“自古东流波,滔滔去无返”揭示了时间流逝的规律,从古至今,长江水滚滚东流,一去不复返。这里诗人以长江水的形象比喻时间的流逝,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尾联“计事须及时,咄哉行自勉”则是诗人的自我勉励。面对时光的流逝,诗人告诫自己要及时行动,把握当下,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里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信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冬书事》是北宋诗人张方平的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0年左右,正值北宋仁宗时期。此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王安石变法在即,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 张方平本人在晚年时,因为直言不讳的性格,屡次遭到贬谪,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国家大事。他的这首《暮冬书事》,以平实的语言描述了冬季萧瑟的景象,既是对自然环境的客观记录,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喻。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