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咏月赠李先生
二八已微阙,十四犹未圆。
盛满在三五,素蛾逞婵娟。
两半阴阳合,平分上下弦。
臼中有灵药,一粒九光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说法不是很优雅。原文的意思大致是:二八即十六岁,十五岁时还有所欠缺;农历十五月圆,月亮最亮;上半月叫上弦,下半月叫下弦;月亮里有嫦娥和九转神丹等神话元素。更合适的译法可能是:
女子十六还未完全成熟,十四岁尚未达标;
满月之时,皓月当空分外明亮;
一半阴一半阳,形成新月与残月;
月亮如药臼,藏着能返老还童的神丹。
去完善
释义
1. 二八已微阙:"二八"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或十六日,"微阙"表示月亮略微欠损,未达到最圆满的状态。
2. 十四犹未圆:"十四"指农历每月的十四日,此时的月亮仍未完全变圆。
3. 盛满在三五:"三五"是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这天月亮最为明亮饱满。
4. 素蛾逞婵娟:"素蛾"指月亮,"婵娟"形容美好的事物,这里用来描绘明亮的月亮。
5. 两半阴阳合:"阴阳"指的是日月,"合"表示结合,此句描述月亮的阴晴两面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月亮。
6. 平分上下弦:"上下弦"分别指农历每月的上弦月(初七至初八)和下弦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此时月亮为半月形。"平分"表示这两个时间段内的月亮形状。
7. 臼中有灵药:"臼"是一种石制容器,用于研磨药材。这句暗示月亮中藏有神秘的力量。
8. 一粒九光全:"九光"代表很多的光芒,此句意味着月亮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月亮为象征,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首联通过描绘月亮的残缺和完美,展示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揭示了人生的不完美与理想的难以实现;颔联则强调在十五圆满之时,月亮展现出最美丽的一面,暗示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或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也要坚持努力,终会达到成功的巅峰;颈联则以弦月的形状,巧妙地描绘出阴阳相合、人生和谐的美好愿景;尾联中的“臼中有灵药,一粒九光全”则寓指人在历经沧桑之后,终会得到智慧的指引,成就非凡的人生。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寓意咏月赠李先生》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张方平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97年至1062年之间,正值北宋初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张方平(997-1062),字安道,江苏人。他曾在仁宗朝担任过宰相,政治生涯丰富。在他的晚年时期,由于政治上的一些波折,他辞去了官职,退居林下,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寓意咏月赠李先生》正是他在这个时期的杰作之一。
在这首诗中,张方平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他在人生旅程中所体悟到的哲理和智慧。同时,他也通过对李先生的赞美,展示了他的交友之道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方平在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