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筇杖赠凌生

标题包含
筇杖赠凌生
山居知独处,一杖代儿曹。 试水溪沙浅,挑云岭路高。 访僧归有伴,采药远忘劳。 它日蓬莱会,应骑过海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山居中独自居住,一根拐杖代替了儿孙。 在溪流中尝试涉水,沙滩边的溪水很浅;攀登高峰如挑云一般高远。 探访僧人时有所陪伴,采药时忘记了辛苦。 将来在某一天与友人相聚于仙境,应该骑着波涛前行。
去完善
释义
《筇杖赠凌生》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人借送给凌生的竹杖寓含着对他独行致远的精神寄托和期许。 1. 筇杖:用竹子制作的拐杖,这里指代生活简朴的山居者; 2. 凌生:诗人的朋友,具有独立精神和坚韧意志的人; 3. 山:通常表示隐逸之地或超越世俗的境界; 4. 知独处:理解并习惯孤独的生活状态; 5. 一杖代儿曹:在人生道路上能自立独行,不依赖别人; 6. 试水溪沙浅:考验毅力与耐心,经历磨砺成长; 7. 挑云岭路高:勇于追求理想,攀登精神的高峰; 8. 访僧归有伴:与他人共同为信仰而努力; 9. 采药远忘劳: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勤奋不懈; 10. 它日蓬莱会:期待未来的美好相遇; 11. 应骑过海涛:意指共享成功和快乐。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赠杖的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深祝福与期待。 诗句中,“筇杖”是竹子制成的拐杖,寓意着长者的关怀和教导。诗人将自己比作长辈,将朋友比作晚辈,希望这根拐杖能够像孩子一样陪伴着他,帮助他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同时,“试水溪沙浅,挑云岭路高”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具有的勇气和决心。“访僧归有伴,采药远忘劳”则寓意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最后,“它日蓬莱会,应骑过海涛”则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筇杖赠凌生》是北宋著名文人张方平所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仁宗时期(公元960-1063年),正值北宋王朝的鼎盛阶段。在这个时期,朝廷重视文化教育,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张方平一生历经五代十国、北宋、南宋三个时期,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张方平正担任太常博士一职,负责祭祀礼仪、选拔人才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而张方平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与其他文人一道,推动了宋代诗词文化的繁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