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酬潭州周沆学士见寄

标题包含
次韵酬潭州周沆学士见寄
鼇背三山压海涛,云台高议接时髦。 一麾忽到江湖外,回首方惊日月高。 不善取容同曼倩,且歌乐职学王襃。 贾生自是长沙远,更吊湘累赋广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鳌的三座山峰稳稳地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云台之上高谈阔论着时代的潮流。忽然间来到了遥远的地方,回过头来才惊觉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不善于迎合他人就像东方朔一样,暂且先唱出快乐的歌曲,学习王褒写《洞箫赋》。贾谊自己本是来自遥远的长沙,更应该悼念湘水边的那些遗恨,写出像《离骚》那样的伟大篇章。
去完善
释义
1. 鼇背三山:鼇指传说中的巨鼇,三山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里指代繁华的京城。 2. 云台高议:云台指的是汉代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外交家张良的高台,他经常在此与宾客谈论天下大事。这里用来形容周沆学士在京城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情景。 3. 一麾:比喻忽然被任命出京任职,这里指周沆学士突然被任命为潭州的官员。 4. 善取容:善于迎合别人以获取欢心。这里批评了周沆不善于取容的性格。 5. 曼倩:汉代著名文人东方朔的字,这里用他的字来称颂周沆学士才华横溢。 6. 乐职:古代文人在朝廷担任官职时,要写诗歌颂皇帝的功德。这里描述周沆学士在任上积极工作,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7. 王襃:西汉时期的大臣,以擅长写作宫廷诗而闻名。这里用来称赞周沆学士的诗才。 8. 贾生:指汉代文学家贾谊,曾担任过长沙王太傅,因忧国忧民而生病去世。这里用来暗示周沆学士远离京城,出任地方官员。 9. 湘累: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杀,后世称为湘累。这里指屈原。 10. 广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这里用“广骚”泛指屈原的作品。
去完善
赏析
《次韵酬潭州周沆学士见寄》描绘了诗人张方平对周沆学士的深厚友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开头两句“鼇背三山压海涛,云台高议接时髦”,以海上的鼇背和三山比喻国家的重要事务,以及周沆学士在国家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第三句“一麾忽到江湖外”,表达出诗人对周沆突然离开朝廷、被贬谪到外地的惋惜之情。第四句“回首方惊日月高”,暗含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之感。 第五句“不善取容同曼倩”,表明诗人和周沆学士一样,都不善于迎合世俗,而像曼倩一样独立特行。第六句“且歌乐职学王襃”,暗示诗人将用诗歌赞美周沆的才能和品德,如同汉代的王襃在《四子讲德论》中所做的那样。 最后两句“贾生自是长沙远,更吊湘累赋广骚”,借贾谊之典,感叹周沆如贾谊般远离朝廷,屈居偏远之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诗词来表达对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全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忧国忧民之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酬潭州周沆学士见寄》是北宋诗人张方平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75年,即北宋时期。 在张方平生活的时代,北宋初期的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人墨客之间交流频繁。然而,由于官员选拔制度的局限,许多有才华的人无法得到重用,这让张方平深感忧虑。 张方平本人曾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但因与权臣吕夷简不合,被贬为地方官。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任职期间,他结识了周沆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周沆寄给他一首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张方平深受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次韵酬潭州周沆学士见寄》,以表达对周沆的感激和珍重友谊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