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游兖海
寒飇栗冽响吹空,雪意沈沈岁向穷。
正是兼衣御醇酎,如何孤蹇逐飞蓬。
杉松古色泰山庙,丝竹遗音夫子宫。
访旧自堪宽旅琐,贤侯况似蜀文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北风在天空中呼啸而过,大雪预示着即将进入岁末。
正当人们穿上厚重的衣物品尝美酒的时候,为何有人却孤独地漂泊如同随风而去的蒲公英?
周围的古杉和松树映衬着泰山庙的古老氛围,那悠扬的丝竹声仿佛来自古代皇宫的余音。
寻访往日的足迹,可以让人暂时忘却旅途的疲惫;而在这样的地方,有一位像蜀地的文翁那样有贤明的官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客游兖海:指诗人的朋友将要离开这里去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和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游玩。
2. 寒飈:寒风。
3. 栗冽:形容寒冷的气氛。
4. 吹空:指风吹过天空。
5. 雪意沈沈:形容天气阴沉,即将下雪的样子。
6. 向穷:指年底,接近岁末。
7. 兼衣:多穿衣服以抵御寒冷。
8. 御醇酎:品尝美酒。
9. 孤蹇:孤独困苦。
10. 飞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旅途中的人。
11. 杉松古色:古老的松树。
12. 泰山庙:泰山的神庙。
13. 丝竹遗音:指美妙的音乐。
14. 夫子宫: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宫殿。
15. 访旧:拜访老朋友。
16. 旅琐:旅途中的琐事。
17. 贤侯:尊称有贤德的地方长官。
18. 蜀文翁:指西汉时期的蜀郡太守文翁,他在任期间推行儒学教育,培养了一批人才。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述了寒冷的风在天空中呼啸,大雪即将来临的冬日景象,渲染了离别的气氛。
颔联:“兼衣”指人们在这个时候应该穿着更暖和的衣服来抵御严寒,而“醇酎”是一种美酒,寓意着这个时刻应该欢聚一堂,享受美食美酒。但是“孤蹇逐飞蓬”表示这位游客却要独自离开家乡,去异乡漂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担忧和惋惜。
颈联:描绘了泰山的古老建筑和美丽景色,以及夫子宫中悠扬的丝竹声。暗示着游客即将游览的名胜古迹和美好时光。
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客人能够在兖海地区结交新朋友,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并期望这位游客能够有所作为,就像古代的贤人一样,为家乡做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客游兖海》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张方平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8年左右,正值仁宗皇帝在位期间。此时,张方平已是六十岁左右,经历了宦海沉浮,深知世事无常。然而他仍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致力于文人雅士的交往和诗歌创作。
在那个时代,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人们生活富足,文化繁荣。山东兖州一带,交通便利,文人墨客云集,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诗人送友人去兖州,既是希望他在那里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对他日后人生的美好祝福。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也体现了张方平作为一名文人的情怀和修养。在他的笔下,离别之情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