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夜虫

标题包含
夜虫
庭户闲扃月,草根寒带霜。 时方感摇落,尔更助悲凉。 漏版敲孤馆,灯青背曲房。 向晨转哀急,几断旅人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庭院的门在月光下显得宁静,草根上的白霜带来一丝寒意。此时正值草木凋落的季节,这景象更让人感到悲伤与凄凉。孤独的旅馆里传来钟漏的声音,昏暗的油灯映照在曲折的房间里。黎明的钟声带来哀愁,使旅行的人肝肠寸断。
去完善
释义
《夜虫》:这是一首描述夜晚虫鸣的古诗,作者是北宋诗人张方平。 1. 庭户闲扃月:“闲扃”表示门被锁上,不再打开。此句意为在寂静的夜晚,月光照在庭院的门窗上。 2. 草根寒带霜:在寒冷的夜晚,草根上带着白霜。 3. 时方感摇落:此时的草木开始凋落。 4. 尔更助悲凉:你的鸣叫让悲伤的氛围更加浓烈。 5. 漏版敲孤馆:孤馆中的钟声响起,漏是指古代计时器。 6. 灯青背曲房:房间里光线暗淡,只能看到那盏青色的油灯。 7. 向晨转哀急:清晨时分,虫鸣变得更加哀伤急促。 8. 几断旅人肠:这声音使旅人们的心情愈发痛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虫在寒冷夜晚的悲凉叫声,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和感慨。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刻画,将夜虫置于一个充满情感共鸣的氛围之中。首先,“庭户闲扃月,草根寒带霜”一句写出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为诗的后半部分铺垫了感情基调。接着,“时方感摇落,尔更助悲凉”表现了诗人听到夜虫的叫声,联想到自身或他人正处于生活中的困境,感受到了深深的同情和悲痛。 接下来,“漏版敲孤馆,灯青背曲房”两句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情感的深度。漏版敲击的声音和孤馆的景象,以及灯光下的曲房,都构成了孤独、冷清的画面,让人感同身受。最后,“向晨转哀急,几断旅人肠”两句以夜虫在清晨的哀鸣达到高潮,它如泣如诉的叫声让诗人几近断肠,表达了对生活中困苦的人的深切同情。整首诗用词质朴,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虫》是北宋时期文人张方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9年,正值宋仁宗皇祐年间。当时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为诗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创作《夜虫》时,张方平已年至耄耋,人生经历丰富,曾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尚书左丞等要职。他既经历过宫廷的荣华富贵,也体验过民间的艰辛困苦。这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能够立足现实,关注民生,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在宋代,诗词创作逐渐走向高峰,特别是在仁宗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文人阶层逐渐壮大,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脱颖而出。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对国家的期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方平的《夜虫》应运而生,成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