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资政宋尚书
当年留钥守陪都,龙坂因兹得曳裾。
北海一章慙鸷鸟,松江三岁厌鲈鱼。
贾生感事多垂涕,园令居闲辄著书。
独恃明公念孤介,东郊未去逐长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年留守陪都,有幸在龙坂地带得以暂时安身。
虽曾为北海一章感到惭愧,却也对松江三岁的美味鲈鱼产生厌倦。
贾生常有感慨而落泪,田园生活悠闲则更加专注于写作。
深感庆幸有您的关照与惦念,在东郊未离去时追随长沮以实现理想。
去完善
释义
当年留钥守陪都:此句是指当年资政宋尚书曾留下钥匙守护陪都。
龙坂因兹得曳裾:这句指在龙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份官职。
北海一章慙鸷鸟:以北海作比,自己不能像鸷鸟那样展翅飞翔。
松江三岁厌鲈鱼:这句指的是对松江的生活感到厌倦。
贾生感事多垂涕:借用贾生的典故,表示自己常常因世事而感慨落泪。
园令居闲辄著书:这句说自己安于恬静生活,时常写作。
独恃明公念孤介:唯独依靠您这样的贤能之人关爱我这样孤独的人。
东郊未去逐长沮:希望能留在东郊地区,追逐心中的理想。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描述了作者张方平曾在陪都担任留守,期间得到了龙坂的款待。
颔联:用北海的禽鸟比喻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用松江的鱼暗示自己渴望自由的生活。
颈联:表达了作者感叹世事无常,常常流泪,同时也因为空闲而开始写作。
尾联:表达了自己对明公的感激之情,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资政宋尚书》是一首宋代诗人张方平创作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张方平经历了宦海沉浮,人生阅历丰富,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宋朝这个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人墨客辈出,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张方平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他的诗作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他的作品既体现了儒家的治国之道,又具有道家的超脱境界,展现了他在政治和道德上的双重追求。
此外,张方平还与当时的著名文人苏轼、黄庭坚等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的交往也为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灵感和启示。在《呈资政宋尚书》这首诗中,张方平通过对宋尚书的赞扬,表达了他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崇尚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文人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