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久旱喜雨呈运使韩综学士提刑令狐挺祠部及示诸府僚
江城风日燥将燃,喜此滂沱仅有年。
诸泽气交阴压地,四溟水立阔围天。
廓开紫宙清凉界,顿去骄阳跋扈权。
须信化工人可代,傅岩才业在三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城的风和阳光炙热如火,幸运的是每年只有这么一段时间。大泽的水气在地面上交汇,四海的水面仿佛包围了整个天空。这是一个广阔无边的世界,让人感受到清凉,瞬间忘记了骄阳的炎热。我们相信自然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就像傅岩一样。他的才华横溢,他的作品无人能及。
去完善
释义
【江城】指长江沿岸的城市。
【风日】风和日丽。
【燥将燃】形容气候干燥到了极点。
【滂沱】大雨貌。
【仅有年】这几年罕见的大雨。
【诸泽气交】指各处的湖泊与水气相互交织。
【阴压地】天空的阴云笼罩着大地。
【四溟水立】指四海的水在天上形成雨云。
【紫宙清凉界】指清爽、宁静的环境。
【骄阳跋扈】形容炽热的太阳如同野蛮的人一样无法无天。
【傅岩才业】古代姜太公吕尚以能治水闻名。
【三篇】指张方平的作品只有这一首诗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希望得到同僚的认可。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金陵地区久旱逢甘霖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首联“江城风日燥将燃”表现了江城地区的干旱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如烈火燃烧般的干燥。而次联的“喜此滂沱仅有年”则表达了作者在久旱之后终于迎来及时雨的欣喜。接下来的三联通过描绘雨水滋润大地的场景,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这场大雨的赞赏。最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神奇造化能力的敬畏以及对于地方官员治理有方的赞誉。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时值金历十一年(公元1078年)的夏季,金陵地区遭遇久旱无雨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态以及民众的生活。而在此时,担任运使的韩综学士、负责监察职责的令狐挺祠部以及其他各级官员都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张方平作为宋代著名文人、政治家和改革家,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事件。他深感这场干旱给民众带来的痛苦和艰辛,同时也对官员们为求解决干旱问题所付出的努力感同身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以自己的才情和文化积淀,写下了这首《金陵久旱喜雨呈运使韩综学士提刑令狐挺祠部及示诸府僚》的诗篇。
此诗既表达了作者对春雨降临的喜悦以及对民生的关注,又展示了他作为一名封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该诗篇也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一种记录,反映了宋神宗在位期间,政府与民间为解决干旱问题而进行的种种努力和尝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