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范思远

标题包含
酬范思远
阴阳万变始三画,天地大法都九畴。 斯文滥觞日增广,淳源已溃分千流。 举而错之为事业,典诰始勋终乎周。 尼父将圣生无位,一王遗法存春秋。 化成天下文之大,岂事章句矜雕锼。 道经战国遂榛莽,赖汉诸儒勤耘耰。 然其文物比三代,高曾下视云来幽。 唐时师匠多磊落,昌黎把钺为之酋。 姬公端冕明堂位,八门四面群小侯。 嗟时迦老驾异说,吾儒路阻行无邮。 可怜韩子独强介,抗颜不为缁黄羞。 惟余碌碌谬庸者,蓬头风转萍波浮。 出言踈阔触忌讳,倦游四国无人收。 夫君家公世才杰,士林向景称英游。 是故落然来北海,登门如到神仙洲。 贻诗旅人定交分,所期者大将安酬。 爽如高秋望霁景,壮如拔戟逐挟辀。 两敦六瑚见古器,黄钟大吕闻鸣球。 伟哉志趣规取远,古人之善今人仇。 直须摆脱忽回视,远趋董贾为朋俦。 此心可以厚风俗,此文可以扬天休。 誓将它日同利涉,我为之楫君为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万事万物的根源来自于“三画”,宇宙间的普遍法则体现在“九畴”之中。 文学的发端日益繁盛,纯正的来源却已经分散成千万支流。 我们要借鉴古代的优秀传统,创作更加丰富的作品。从《典诰》开始,直至《周书》,都是值得学习的典范。 孔子虽有圣人般的智慧,却始终未能获得显赫的地位,只有一部《春秋》流传后世。我们应以更大的气魄去传承和发扬经典文化,而非只关注文章辞藻的雕琢和润色。 历经战国时期的磨难,道家思想逐渐沦为荒疏;幸亏有汉朝诸位儒生的辛勤耕耘,才能使之恢复如初。即便如今的文明与上古时期相比,仍有差距,但我们仍应向古代的杰出人物学习。唐代的学者们胸怀磊落,以韩愈为代表,成为文坛领袖。周代大臣周公,风度翩翩,朝野上下皆有赞美之声。那些时代的邪说歪理,一度让人们误入歧途,然而韩愈却能够坚守原则,不以此为耻。 反观我自己这个凡夫俗子,只会随波逐流,真是惭愧至极。我的言论时常触犯禁忌,四海漂泊却又找不到知音。有幸结识了您这样的高人,犹如来到蓬莱仙境。您赠我诗篇,与我相交甚厚,期望我将来有所作为。您的诗篇就像秋天明朗的风景,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这真是一场美好的际遇!我们一同欣赏那些古老的乐器,聆听它们悠扬的声音。我们应该追求崇高的理想,拒绝沾染世俗的恶习。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跻身于董仲舒、贾谊等贤者的行列,用我们的力量去弘扬社会的道德风尚。愿我们一同努力,共同攀登人生的巅峰!
去完善
释义
1. 三画:即“三纲五常”,是古代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框架。 2. 九畴:相传为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九种方法。 3. 滥觞:水开始流淌之意,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4. 淳源:指淳朴的道德风尚。 5. 错之:安排、布置的意思。 6. 典诰始勋:指记载功绩的经典文章。 7. 尼父将圣生无位:指的是孔子一生未得到高位,但被后世尊奉为至圣。 8. 一王遗法存春秋:意思是孔子的教诲就像一位王者留下的法律一样重要,存于《春秋》一书之中。 9. 章句:诗歌的篇章和句子,这里指作诗的技巧。 10. 雕锼:雕琢修饰,这里指过分追求技巧。 11. 道经战国遂榛莽:指道德沦丧在战国时期已经严重。 12. 赖汉诸儒勤耘耰:靠着汉代的各位儒者辛勤耕耘教化。 13. 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14. 高曾下视云来幽:意指汉代的学术成就超过了三代。 15. 唐时师匠:指唐代的良师益友。 16. 昌黎把钺为之酋:指韩愈以卓越的文学才能成为当时文人中的领袖。 17. 姬公端冕明堂位:周公旦作为周朝的重臣,他在明堂的地位崇高。 18. 八门四面群小侯:指那些为了名利而结党营私的小人物。 19. 嗟时迦老驾异说:感叹那些传播邪说的和尚。 20. 韩子: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21. 强介:性格坚强,不屈不挠。 22. 抗颜不为缁黄羞:拒绝与那些邪说之人同流合污。 23. 碌碌谬庸者:平庸无能的人。 24. 蓬头风转萍波浮:形容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 25. 踈阔:粗疏草率。 26. 忌讳:这里指朝廷的禁忌。 27. 四国: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28. 英游:才识出众的人。 29. 北海:古代北海郡,这里代指山东。 30. 神仙洲:这里指美丽的地方。 31. 旅人:旅客,这里指范思远。 32. 期者大将安酬:期望您能给予好的回应。 33. 霁景:晴朗的天气。 34. 挟辀:驱马向前。 35. 敦: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36. 六瑚:古代贵族宴会用的六种玉器。 37. 黄钟大吕:形容声音洪亮。 38. 鸣球:古代的乐器之一。 39. 董贾:指董仲舒和贾谊,都是汉代著名的学者。 40. 朋俦:朋友。
去完善
赏析
《酬范思远》这首诗歌的主题在于探讨文学、道德和历史的联系。首联通过阐述“阴阳万变始三画”以及“天地大法都九畴”,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发展,也为接下来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哲学基础。颔联提到“斯文滥觞日增广”,指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就像江河的水一样源远流长。颈联则描述了古代文献的产生和发展,强调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诗歌转向了对孔子的赞美。诗人认为孔子是伟大的圣人,他的教诲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人。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春秋》这部经典的敬仰之情。在尾联中,诗人强调了文化的教化作用,提出不应过于追求文字的雕琢和形式,而是要关注道德和教育的本质。 在接下来的几联中,诗歌回顾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和衰落。诗人批评了一些人对儒家思想的误解和歪曲,同时也赞扬了那些坚持原则的学者,如韩愈等。诗歌还提到了自己的遭遇,表示自己在世俗社会中孤独无援,但仍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并希望与他共同推动文化的发展,为社会做出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范思远》是宋代诗人张方平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49年。这一年对于张方平来说颇不平静。早些时候,他被任命为知州,负责管理一个重要的城市。然而,当他抵达这个城市时,发现当地的治安状况相当糟糕,百姓生活困苦。他立刻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治安管理,并改善民众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个城市逐渐恢复了安宁和平静。 在那个时代,官员之间的交往往往伴随着诗词唱和,以表达彼此的情谊和对时政的关注。张方平和范思远两人便是这样的朋友,他们在公务之余,常常以诗相互唱和,探讨治国之道和民生疾苦。这首《酬范思远》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