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五
瀍东五陵陌,嵩下万安原。
风水通佳气,灵祇护至尊。
国容回吉仗,像物辟神门。
清庙标英德,流光万古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城瀍水边的五陵道路,嵩山脚下的万安平原,
这里的风水汇聚着吉祥之气,受到神仙的保护。
国家的仪容回到吉祥的地方,万象更新打开神秘的大门。
这里供奉着英明的帝王,他们的光辉永远流传。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瀍东五陵:指位于洛阳市附近的东汉五位皇帝的陵墓。
2. 嵩下:指嵩山附近。
3. 万安原:古代皇室的墓地。
4. 风水:风水学认为环境对人的运势有影响,此处表示这里是吉祥的地方。
5. 灵祇:神灵。
6. 至尊:皇帝。
7. 国容:国家的容貌。
8. 吉仗:举行吉礼的仪仗。
9. 像物:形象的事物。
10. 神门:神灵之门。
11. 清庙:古代祭祀先王的庙。
12. 英德:英明的德行。
13. 流光:时光流逝。
去完善
赏析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五》是一首表达对已故皇帝深深悼念和敬仰之情的诗作。在整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皇室陵墓的壮丽景象以及皇帝的神圣地位,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崇敬之情。
开头两句“瀍东五陵陌,嵩下万安原”描述了皇室陵墓所在地的壮观景色,暗示着皇室的气派与尊贵。接着用“风水通佳气,灵祇护至尊”表达了皇帝作为国家至尊的地位,受到神灵的庇护。
接下来的“国容回吉仗,像物辟神门”则是描绘皇帝逝世后的祭奠仪式,彰显了皇室的庄重和国容的肃穆。而最后的“清庙标英德,流光万古存”则再次强调了对已故皇帝的敬仰之情,他的德行将永远流传于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英宗皇帝挽辞五首 其五》是北宋著名文人张方平为悼念英宗皇帝所创作的五言诗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67年左右,正值北宋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张方平的个人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因为得到皇帝的赏识而被任命为官员。然而,英宗皇帝的突然病逝使整个国家陷入了悲痛之中,张方平也因此失去了重要的政治支持者。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组挽辞来表达对英宗皇帝的怀念之情。
此外,这个时期的政治环境也非常复杂。当时,北宋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皇位的更迭往往伴随着权力斗争和宫廷阴谋。英宗皇帝的病逝无疑给朝廷带来了一定的动荡,也给张方平的仕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这首诗中,张方平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皇帝的仁德和智慧,以及他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他也揭示了在权力争夺中,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这首诗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英宗皇帝的哀悼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政治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