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寓兴

标题包含
寓兴
代舍悲弹铗,夷门默抱关。 风云未时会,意气与身闲。 劔为屠龙砺,弓须待虎弯。 君看纬萧子,一旦探珠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时借住的房间里,我悲伤地弹奏着古剑,在和平宁静的夷门默默守护。 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我只能保持身心的闲适和正气。我的剑是为了等待那个可以屠龙的时机,而我的弓需要等待那个可以射中虎弯的时刻。 你看那些正在编织蒿草的人,有一天他们一定能找回失去的珍珠。
去完善
释义
《寓兴》:题目"寓兴"表示这首诗是借物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志和观点。 1. 代舍悲弹铗:代舍指的是古代寄食的官员,弹铗意思是弹奏剑柄,此句意指在官场上不得志的诗人。 2. 夷门默抱关:夷门是指战国时期的魏国都城大梁的一个城门,此句意指默默坚守职责的人。 3. 风云未时会:比喻未能遇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4. 劔为屠龙砺:利剑为了寻找恶龙磨砺自己,此句意为希望得到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能。 5. 弓须待虎弯:弓箭需要等待射杀猛虎的那一刻才展现威力,此句同样表达了诗人渴望遇到能展示才华的机会。 6. 君看纬萧子:纬萧子指的是春秋时期在舜王面前演奏琴瑟的艺人,这里用来比喻一个怀才不遇的人。 7. 一旦探珠还:典出《庄子·外物》中的故事,一个贫穷的渔民在海边拾到一颗明珠,经过漫长的时间终于将珠子献给舜王,这句诗句寓意总有一天会遇见识才之人并得以发挥所长。
去完善
赏析
《寓兴》是宋代诗人张方平的佳作。这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描绘,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未能施展才华的感慨以及对未来机遇的期盼。 首联以古代侠士荆轲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壮志未酬的悲痛和沉默坚守的决心。“代舍悲弹铗”中的“弹铗”源于战国时期食客冯驩弹剑而歌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夷门默抱关”则借用战国时期商人吕不韦的典故,暗示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仍坚定信念,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干。 颔联进一步表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豪放的性情。在风云莫测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仍然保持气节,坚信自己终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颈联则以宝剑磨砺、弓箭待虎的形象比喻,寓意诗人的才能亟待磨练,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尾联则用典描述了渔人郑侠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救国的传说。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的期许:虽然目前尚无机会展示才华,但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总有实现抱负的一天。 整体而言,《寓兴》这首古诗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回顾和借喻,展示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豪放的情怀。同时,诗句中的各种典故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寓兴》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张方平的佳作,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7年至1061年,正值北宋真宗、仁宗两朝交替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张方平官职显要,历任尚书郎、国子监祭酒等要职,深得皇家的器重。然而,他也曾因为直言劝谏皇帝,一度被贬谪出京,历经坎坷,丰富了他人生的阅历。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完备,使得文人士大夫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官场施展才华。张方平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一方面承担着为朝廷效力、辅佐君王的重任;另一方面也受到儒家学说的熏陶,关心民生疾苦,关注国家治理。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努力奋斗,这种精神在《寓兴》一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