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翠眉含愁展新叶,长袖善舞拖旧条。
黄莺初啭一何喜,红桃相映不胜娇。
行人歇马近驿路,渔叟系舟临溪桥。
斜风细雨与残照,不妨意气常飘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柳眉舒展出新芽,犹如秀眉展愁;细长的柳枝如同长袖善舞,拖带着老的柳条。黄莺刚刚开始唱歌,仿佛带来极大的欢喜;红桃花瓣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娇美。行人在驿站附近停下休息,渔翁把船停靠在小溪上的桥边。微风轻拂、细雨飘飘,夕阳余晖依旧璀璨,这些都不影响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气度。
去完善
释义
1. 翠眉:指柳叶如女子细长的眉毛般翠绿。
2. 长袖善舞:原形容舞蹈优美,此处意指柳枝随风舞动。
3. 黄莺初啭:形容春天黄莺开始鸣叫,象征生机勃发。
4. 一何喜:多么喜悦。
5. 红桃相映:指桃花与柳树的红色和绿色相互映衬,形成美丽景色。
6. 胜娇:更加娇嫩。
7. 行人歇马:路过的行人停驻休息。
8. 渔叟:捕鱼的老人。
9. 系舟:把船系在岸边。
10. 溪桥:溪水上的桥梁。
11. 斜风细雨:描述微风吹拂、细雨飘洒的景象。
12. 不妨:表示无所畏惧。
13. 意气:豪迈的气概。
14. 飘飘:形容潇洒自如的举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柳树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柳树的生机盎然和美丽动人。
首联以“翠眉含愁”和“长袖善舞”两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新叶和旧条,形象而富有诗意。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含愁的佳人缓缓展开她的长袖,给人以美的享受。
颔联以“黄莺初啭一何喜”和“红桃相映不胜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黄莺的鸣叫和新开的桃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陶醉其中。
颈联则将视角转向了行人、歇马和渔叟,这些人物的出现,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以“斜风细雨与残照”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豪放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张方平这首诗的创作为于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040年前后。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仁宗盛治”阶段,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而诗人张方平(995-1067)正身处这个充满生机、和谐的社会环境之中。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士人,张方平在社会交游、学术研究和政治事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历。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高级官员职务,对当时的民生和时事都有深入的了解。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政治斗争中受到挫折,曾数度辞官回乡。这样的阅历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对诗歌艺术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这首《柳》以柳树为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时代文人士大夫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柳树作为一种象征,既代表生命力和希望,也暗示了人生无常和时光荏苒。通过吟咏柳树,诗人以此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