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同郭诚思作
火车双轮驾九虬,出海直上昆仑丘。
经天三百六十度,匝日一万四千周。
电破重阴霹雳过,风开霁色烟云收。
干关坤轴极排轹,势阑却返无为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现代白话文译文:火车双轮驱动车轮如九龙奔腾,驶离海岸直向昆仑山。经过天空360度,环绕太阳14000圈。闪电冲破乌云的阴霾,风声扫清雨后初晴的天空。通过无数的关口和乾坤轴,最后返回安静的所在。
去完善
释义
1. 火车:古代的一种战车,此处是比喻;
2. 郭诚思:作者的朋友,生平未详;
3. 驾九虬:驾,驾驭;九虬,指九条龙,这里是形容火车的快速行驶;
4. 昆仑丘:昆仑山,古代神话中的神山;
5. 经天三百六十度:这里的“度”指的是火车的速度,即一天时间行驶了三百六十度;
6. 匝日一万四千周:匝,一周;一万四千周,形容火车行驶的速度非常快;
7. 电破重阴霹雳过:电,闪电;破,冲破;重阴,指天空的乌云;霹雳,雷电之声;
8. 风开霁色烟云收:霁色,雨后放晴的天空;烟云收,指云雾散去;
9. 干关坤轴极排轹:干关,乾关,表示乾坤两界的交界;坤轴,地轴,这里指大地;排轹,形容火车的力量强大;
10. 势阑却返无为洲:势阑,形势结束;无为洲,指作者与朋友相聚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火车的古诗,诗人以磅礴的笔墨展现出火车奔驰的速度和气势。首联描绘了火车双轮驱动,如同驾驭着九头龙一般疾驰,迅速抵达海边的昆仑山。颔联则进一步强调火车的速度,一日之内可以行驶360度,即环绕地球一周;在周而复始的运行中,火车穿越阴霾,带来风和日丽的美景。颈联以“电破重阴霹雳过,风开霁色烟云收”来形容火车经过时的景象,展示了其犹如雷电般劈开乌云的力量,同时也勾勒出开阔的天空和清晰的景色。尾联则是描述火车行至终点后的情景,它的轰鸣声渐渐消失在遥远的天际,仿佛回到了安静的起点。
这首诗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于新鲜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将火车的形象巧妙地融入到古典诗歌的韵味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火车同郭诚思作》是北宋著名文人张方平的一首描绘火车景象的古诗。此诗创作于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正值张方平在朝为官,任三司使等要职之际。
在这个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政治制度的日益完善,铁路交通开始出现并逐渐受到重视。火车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伟大发明,它既提高了运输效率,又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由于张方平曾任朝廷命官,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在此背景下,他结合火车这一新兴事物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下了这首描绘火车场景的诗歌。通过对火车的描述,表达出对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