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姚白
平舆旧龙渊,今复见鳞角。
隐景入虚无,长吟振寥廓。
宁为嗜欲留,当假风雷作。
我亦待扶摇,徘徊伴黄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平静的旧时龙渊,如今再次见到龙的鳞角。
它隐藏自己的身影,进入了虚无之中,发出长长的吟声,响彻了空旷的地方。
宁愿为了欲望而停留,应该借助风和雷的力量来行动。
我也期待可以借助风力,与它们一起徘徊在天空中,陪伴着它们。
去完善
释义
《赠姚白》:这是一首古人赠予朋友的诗,抒发对朋友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1. 平舆:古县名,在今河南省东南一带;
2. 龙渊:传说龙的居处;
3. 隐景入虚无:指隐藏起自己的才华,不与世人争斗;
4. 长吟振寥廓:意指尽情地抒发胸中的志气与豪情;
5. 宁为嗜欲留,当假风雷作:指的是不受欲望所束缚,要像风起云涌般施展抱负;
6. 扶摇:喻指美好的前程;
7. 黄雀:以“攫长蛇于黄雀”的故事寓意警醒自己勿骄傲自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赠姚白》,作者是张方平。张方平是中国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富有哲理。在这首诗中,他以寓言的形式,借助于龙的传说,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平舆旧龙渊,今复见鳞角”描绘了昔日繁华的龙渊景象,这里的“龙渊”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才能。颔联“隐景入虚无,长吟振寥廓”则描述了这种智慧和才能的消失和重现,意味着人的智慧和能力有时会隐藏,但终有再次展现的一天。
颈联“宁为嗜欲留,当假风雷作”则揭示了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学会抵御各种欲望的诱惑,像风雷一样勇往直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尾联“我亦待扶摇,徘徊伴黄雀”则表达了诗人自己也希望能借助风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愿像黄雀一样仅仅在低空徘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龙渊的故事,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畏艰难和诱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姚白》是宋代文学家张方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张方平因为才华横溢而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曾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如尚书左丞、参知政事等。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担任公职期间,北宋政治腐败严重,宦官、权臣当道,这让张方平深感忧虑。
当时,北宋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加大,民生疾苦重重。张方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也对自己的政治抱负产生了怀疑。因此,他在《赠姚白》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