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故端明殿学士工部尚书致仕清源王公挽辞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故端明殿学士工部尚书致仕清源王公挽辞二首 其二
世德承槐荫,朝评许栋材。 都堂陪八座,近府阻三阶。 燕阁清宵闭,佳城白日开。 南阡有一去,冠盖不重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家世传承着家族的荣誉与荫庇,朝廷评价认可栋梁之才。 在都堂和八座同僚为伴,靠近高位却被三级台阶所阻。 燕子栖息的楼阁静谧清幽,美好的城市白日喧嚣。 南方的那片墓地啊,一去不复返,车马如云的风光不再重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故:过去的,已故的。 2. 端明殿:唐宋时期宫殿名,这里指朝廷。 3. 学士:古代官职名称,一般为文学、艺术或学术方面的专家。 4. 工部尚书:古代官职名称,主管工程建造事务。 5. 致仕:官员退休。 6. 清源:县名,位于山西省。 7. 王公:对贵族的尊称,这里指已故的王姓官员。 8. 挽辞:哀悼死者的诗词。 9. 二首:这里是第二首的意思。 10. 世德:世代相传的美德。 11. 承:继承。 12. 槐荫:槐树下的阴凉处,比喻家族的庇护。 13. 朝评:朝廷的评价。 14. 许:认可。 15. 栋材:栋梁之才,有才能的人。 16. 都堂:唐宋时期太尉、尚书令、仆射等高级官员的办公地点。 17. 陪八座:陪同其他八个高级官员。 18. 近府:临近的官署。 19. 阻:相隔。 20. 三阶:指官职等级的高低不同。 21. 燕阁:指官员休息的地方。 22. 清宵:清静的夜晚。 23. 佳城:墓地。 24. 白日开:白天开放。 25. 南阡:南方的坟墓。 26. 一去:指去世。 27. 冠盖: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这里指代官员。 28. 不重回:不再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为悼念故去的端明殿学士、工部尚书、清源王公而作。诗中以“世德承槐荫”描绘了王家世代积累的功德,就如同大树的荫庇;“朝评许栋材”则暗示这位亡者乃是朝廷所看重的人才。“都堂陪八座,近府阻三阶”两句描述了王公生前在朝廷的地位。其中,“八座”指的是唐代以来对尚书省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的合称,后来泛指尚书省的官员,这里用以形容王公身居高位。最后两句“南阡有一去,冠盖不重回”,意味着这位显赫一时的官员已离世而去,永远不能再回来,但他的名声依然会被后人传颂。整首诗既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悼念,也通过其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一生的高尚品质与卓越贡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端明殿学士工部尚书致仕清源王公挽辞二首 其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方平在送别故友王公时创作的悼亡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6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国家繁荣昌盛,政治相对稳定。然而,张方平在这一年遭遇了人生中的低谷,他因与吕夷简政见不合被贬为滁州知州。尽管生活境遇不佳,但张方平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为地方百姓谋福祉。正是在这种人生际遇下,张方平结识了时任清源郡王的故友王公,两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挚友。因此,在这首诗中,张方平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崇高的道德风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