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濑
古有桐君住,汉时严子来。
山横疑路尽,溪转若天开。
尘世不相接,海潮从此回。
维舟上层巘,恋恋白云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时候桐君居住在这里,汉代的严子也来过。
山势横亘,仿佛路的尽头;溪流曲折,好像是天开的景象。
人世间没有连接的地方,海浪从这里返回。
把船靠在上层的山丘上,对那满天的云朵充满眷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七里濑:地名,位于今浙江杭州市境内,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2. 桐君:指桐君山,位于七里濑上游,相传为古代隐士桐君居住之地。
3. 汉时:汉朝时期。
4. 严子:指严光,字子陵,汉代著名隐士,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有深厚的友谊。
5. 疑路:疑似无路的地方。
6. 若天开:形容水势开阔,仿佛天地相连。
7. 尘世:人间世界。
8. 不相接:不相互接触,这里指七里濑地区远离尘世喧嚣,环境清幽。
9. 海潮:钱塘江的潮水,此处代指江水。
10. 维舟:系船靠岸。
11. 上层巘:登上山顶。
12. 恋恋:留恋不舍的样子。
13. 白云堆:形容山顶上的云层堆积如堆。
去完善
赏析
七里濑这首诗通过描绘桐君和严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向往古代高士生活的情感。首句“古有桐君住,汉时严子来”暗含了诗人的敬意和对古人的敬仰之情。接下来的“山横疑路尽,溪转若天开”形象地描绘了七里濑的自然景观,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然后的“尘世不相接,海潮从此回”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世纷扰的心情。他想要像古代的桐君和严子一样过上清静、与世无争的生活。最后两句“维舟上层巘,恋恋白云堆”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凸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这首七里濑展现了诗人对古人生活方式的仰慕以及自己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里濑》是北宋诗人张方平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93年。此时正值北宋初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诗人张方平在当时颇有才名,然而他却因性格耿直而遭到贬谪,无法施展抱负。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在诗歌中,张方平描绘了七里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色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他在诗中抒发了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普遍的社会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七里濑》展现了张方平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态度,同时也揭示了北宋初期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