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梦中吟

标题包含
梦中吟
神归自何处,记此梦中吟。 道为无心合,人因省语深。 窗灯寒影薄,庭月晓光沈。 悟境真泡幻,迷情妄古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神究竟来自哪里,回想起来仿佛只在梦中的低语。 道理与天意无意却完美契合,人们通过反思加深理解。 窗外灯光照映出寒冷的影子,月色下庭院显得格外宁静。 领悟到真实的境界如同泡沫般虚幻,陷入迷茫的情感让人在古今中徘徊不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神归自何处:指梦中的精神状态或灵魂回归之处。 2. 记此梦中吟:记录下在梦境中所吟诵的诗歌。 3. 道为无心合:指道家的理念认为事物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 4. 人因省语深:人们因为反思自己的言语而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5. 窗灯寒影薄:窗前的灯光显得寒冷且影子淡薄。 6. 庭月晓光沈:庭院中的月亮在曙光中逐渐沉下。 7. 悟境真泡幻:领悟到的境界就像泡沫般虚幻不实。 8. 迷情妄古今:沉迷情感的人往往会感到古今无别。
去完善
赏析
《梦中吟》是宋代诗人张方平的佳作。诗人在梦中受到启发,以梦中的领悟为灵感,进行创作。这首诗将梦境与现实紧密相连,阐述了对人生的独特看法。 首联“神归自何处,记此梦中吟”意为在梦中找寻精神的归宿,记录下这美妙的诗句。诗人将个人的感受融入梦境之中,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期盼和渴望。 颔联“道为无心合,人因省语深”则强调了心灵的感悟。在自然之道中,没有什么刻意的追求,一切皆为无意间的和谐;而人们在反思自己的言语时,往往会发现其中的深刻含义。这里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究。 颈联“窗灯寒影薄,庭月晓光沈”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窗户上的灯光显得寒冷且孤独,月光洒在院子里,散发着微弱的光亮。这些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得人们更容易沉浸在对梦境的思考之中。 尾联“悟境真泡幻,迷情妄古今”是整个诗的核心。诗人指出领悟的境界如同泡沫般短暂虚幻,而那些执着于尘世的情感,则是迷惑人心、纠缠古今的根源。这种认识,使我们从梦幻般的境界回到了现实世界,也让我们更加珍视那些易逝的美好事物。 整体来看,这首《梦中吟》充满了哲学思考,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见解。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的微妙平衡,以及他在其中所寻求的人生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中吟》是北宋时期文人张方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当时,张方平正担任着福建提点刑狱之职,负责监督、审核当地官员的刑事审判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张方平深感民间疾苦,于是他在梦中以诗抒发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思。这首诗表达了他渴望为民众解决苦难的志向,以及为国家治理献出一份绵薄之力的信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