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吴中暑雨

标题包含
吴中暑雨
泽国气温湿,暑候尤鬰蒸。 矧更并江海,霖霪久相仍。 沉阴不暂解,云雾常昏凝。 蛾蝶败禾麦,鳅鳣占田塍。 菌本出床脚,藓痕粘杖藤。 蜗蚓离窍窦,伸缩殊自矜。 蛙黾聒昼夜,耳惯犹愁憎。 漫水接河汉,宁复分淄渑。 暑弱为寒冒,阳微遭阴凌。 震雷寂不发,凄风时暴兴。 孰此宰四序,令烦无威棱。 将由列缺惰,何处闲曲肱。 飞廉独掀扑,公尔作阴朋。 共力起波浪,势且襄冈陵。 涉古考经说,助阳义有凭。 古典救日法,于社萦朱绳。 置麾伐五鼓,消慝使勿胜。 庶几灾沴革,幸获忻谷登。 幽斋窗户暗,懵瞀思不澄。 有如坐盎缶,巾羃施层层。 疚心忝抚字,搔首徒鬅鬙。 安得昏霾辟,坐见白日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张方平在宋仁宗时期进入官场,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员。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泽国的天气又潮湿又炎热,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使得动植物的生长旺盛。江水江河混合在一起,长期的阴雨连绵不断。在这样的环境下,连阴天都没有暂时缓解的迹象,云雾长期凝聚不散。这样恶劣的环境对于庄稼的影响非常大,比如禾苗和麦穗都会受到影响,鱼虾也会在田里游动寻找食物。因为环境的阴暗湿润,蘑菇、苔藓等植物也会在床脚、杖藤等地方生长出来。 对于这样阴雨绵绵的天气,人们心情烦躁,同时也忍受着各类昆虫的骚扰,如蚯蚓、蜗牛以及青蛙等动物的日夜鸣叫。积水一片,几乎与江河相连,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河流,哪里是积水。酷热的夏季竟然让人感到寒冷,太阳微弱,好像被阴霾所压制。雷电在沉寂中不再爆发,凄凉的风不时兴起。这种异常的气候让人们不禁怀疑谁掌管着四季的变化,让它们如此混乱而无威严。 或许是因为雷电懒惰,不愿劳作;又或者因为风暴悠哉地坐在某个角落,导致了这一切。它们的共同作用使得波涛汹涌,仿佛要淹没一切山川丘陵。通过古籍记载的解决方法和故事,可以知道,我们需要发扬阳气来驱散阴霾。过去的拯救日子的方法包括在社稷上挂上红色的绳子,以及在五更天时敲击战鼓以消除邪恶。但愿这些灾难能够得以解除,让我们顺利收获喜悦。 在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我的心情也很沉重,窗外的光线昏暗,令人无法清醒思考。我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一个密封的瓦罐里,虽然努力想看见阳光,却被一层层的帘幕阻挡。我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因为我无力帮助这些人,只能挠着头,束手无策。我希望能够早日拨开这黑暗的乌云,看到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吴中:古代吴地的简称,即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地区,在今天的江苏南部一带。 2. 泽国:指多水的地区,这里可以理解为水乡。 3. 气温湿:指气温高湿度大的气候特点。 4. 暑候:指夏季的天气情况。 5. 郁蒸:闷热难受的感觉。 6. 矧更:况且,更加。 7. 江海:指长江和东海,这里泛指江南沿海地区。 8. 霖霪: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 9. 沉阴:阴暗的云层。 10. 昏凝:昏暗的样子。 11. 蛾蝶:指蝴蝶等昆虫。 12. 鳅鳣:指泥鳅和黄鳝等鱼类。 13. 田塍:田地间的堤埂。 14. 菌本:菌类植物。 15. 藓痕:苔藓的痕迹。 16. 蜗蚓:蜗牛和田螺等软体动物。 17. 离窍窦:指离开巢穴或洞穴。 18. 伸展:指蜗牛和田螺等软体动物的伸展动作。 19. 黾:青蛙的一种。 20. 聒:吵扰的意思。 21. 漫水:指积水过多。 22. 河汉:银河。 23. 淄渑:两种不同的液体,这里用来比喻泾渭分明。 24. 暑弱:指炎热的夏天减弱。 25. 寒冒:寒冷的感觉。 26. 震雷:雷声震撼。 27. 凄风:寒风。 28. 闲曲肱:表示无所事事的样子。 29. 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30. 掀扑:形容大风吹动的样子。 31. 阴朋:指风雨。 32. 襄:推起。 33. 冈陵:山冈丘陵。 34. 涉古:研究古代的历史。 35. 经说:经典著作中的说法。 36. 助阳:帮助阳气上升。 37. 古典救日法:古代经典记载的救助太阳的方法。 38. 于社:在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39. 朱绳:红色的绳子。 40. 置麾:举起旗帜。 41. 伐五鼓:敲击五种鼓点。 42. 消慝:消除邪恶。 43. 幸获:希望获得。 44. 忻谷登:丰收的喜悦。 45. 懵瞀:模糊不清的状态。 46. 坐盎缶:坐在小瓦罐里的感觉。 47. 巾羃:头巾和纱幔。 48. 搔首:用手抓头的动作,表示困惑的样子。 49. 鬅鬙:头发散乱的样子。 50. 昏霾辟:驱散黑暗的天气。
去完善
赏析
《吴中暑雨》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江南地区高温湿润的气候特点,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于风雨失调、五谷不丰的忧虑和对民生艰难的关切之情。诗中充满了对于自然界的生动描述和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广泛的知识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吴中暑雨》是宋代诗人张方平在公元1048年所作。这一年正值宋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作为一代文豪的张方平,一生官至尚书左仆射,深得皇帝的信任。然而在这首《吴中暑雨》中,他并没有将主题放在歌功颂德上,而是通过对江南水乡夏季炎热潮湿气候的描绘,展示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和人生哲理。 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这一时期的统治者注重文治,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胸臆,或描绘江山美景,或揭示人生真谛。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张方平的《吴中暑雨》显得尤为珍贵,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国画卷,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普通百姓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