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天寒人倍爽,夜静雨初喧。
旧稿诗重定,新编手自繙。
相亲灯不厌,共坐意忘言。
独笑重城里,千家正梦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气寒冷,人们感到特别爽快;夜晚寂静,细雨开始喧闹。重新修订旧的诗歌稿件,亲手编纂新的篇章。亲人相聚,灯火阑珊也不厌倦;共同坐下,心意相通,忘记了言语。独自笑看繁华的城市中,千家人家正在做梦入眠。
去完善
释义
《夜坐》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每句的注释:
1. 天寒人倍爽:天气寒冷时,人们会感到更加清爽舒适。
2. 夜静雨初喧:夜晚宁静之时,细雨开始飘落,发出声音。
3. 旧稿诗重定:指重新审视修改之前写过的诗篇。
4. 新编手自繙:自己动手编纂新的篇章。
5. 相亲灯不厌:形容在夜晚相聚的时候,彼此对灯光的喜爱和依恋。
6. 共坐意忘言:一起坐下来交流时,虽然无言却心意相通。
7. 独笑重城里:独自一人在繁华的城市中欢笑。
8. 千家正梦魂:此时城里的千家万户正在做着美好的梦。
去完善
赏析
《夜坐》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冷静的笔触描绘了冬夜独坐时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入体验,表达了宁静而深沉的心境。
首联“天寒人倍爽,夜静雨初喧”,写天气寒冷但诗人却感到格外清爽,夜晚寂静而细雨刚刚开始喧哗。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中感受到的别样心境。
颔联“旧稿诗重定,新编手自繙”,描述了诗人对过去创作的诗歌重新进行审定,同时亲手整理新的诗篇。这一联传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投入,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相亲灯不厌,共坐意忘言”,表达了诗人与亲友相伴时,在明亮的灯光下相互倾诉,共坐无言亦能心领神会的心情。这体现了诗人珍视亲友情谊,渴望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情感。
尾联“独笑重城里,千家正梦魂”,则是诗人反观自己在城市中的孤独处境,想象着千千万万的居民正在沉睡之中。这种对比凸显出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却能保持清醒、独立思考的品质。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诗人沉静的性格和高雅的情趣。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观察,将自身的情感与周围的景象相融合,营造出一个和谐静谧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坐》是南宋诗人项安世的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56年(南宋绍兴二十六年)。这首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压迫之下,山河破碎,民生疾苦。项安世作为一位爱国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苦难深感忧虑。他在诗中写道:“夜坐观幽烛,青荧照病身。”表达了在漫漫长夜里,他独自思考国家命运的情景。
在个人生活中,项安世此时正担任监察御史一职,负责对官员进行监察和弹劾。然而,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斗争激烈,正直的官员往往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项安世感到孤独无助,他在诗中写道:“独吟谁与和,鸣雁叫霜晨。”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奈和对知音的渴望。
总的来说,《夜坐》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文人在民族危机和个人遭遇双重压力下的心灵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