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山人庭前孤桂
映窗孤桂非手植,子落月中闻落时。
仙客此时头不白,看来看去有枯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独立的那棵桂树并非人工种植,
它的种子在月亮落下的时候也能听到。
仙人这个时候头发还没有变白,
仔细一看,发现已经有了枯萎的枝条。
去完善
释义
1. 黄山人:指诗人好友黄某,隐居在黄山附近。
2. 庭前孤桂:指种植在黄某庭院前的唯一一棵桂树。
3. 非手植:不是人工种植的。
4. 子落月中:比喻桂花落在月亮上,表示桂花的香气浓郁,似乎能飘到月亮上。
5. 仙客:对隐逸之士的尊称,这里指黄某。
6. 头不白:头发还没有变白,表示黄某依然年轻。
7. 看来看去:反复观察。
8. 枯枝:枯萎的树枝,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在寻找黄山的影子,却只看到了现实中的生活琐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黄山人庭前孤桂”,讲述的是一棵孤独的桂树映照在窗前,诗人借此表达了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映窗孤桂非手植”,言简意赅地描绘了这棵桂树的景象,它的存在并非人为种植,而是自然生长,显得格外孤寂。接下来的诗句“子落月中闻落时”,写的是桂子从枝头脱落,与月光相映成趣,令人陶醉于这一美景之中。然而诗人在此却透露出一种惋惜之情,因为桂子的飘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和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两句“仙客此时头不白,看来看去有枯枝”,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诗人以“仙客”自喻,表示自己虽然历经沧桑,但仍旧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未曾被世俗所侵染。而眼前这棵孤桂,曾经郁郁葱葱,如今已枯萎凋零,不禁让人感叹时光的残忍和无情。通过对比自己的心态和桂树的现状,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黄山人庭前孤桂》是晚唐诗人方干的五言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850年至865年之间,即方干生活的晚期阶段。这一时期,唐朝的政权已经衰落,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生活困顿,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对艺术的热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方干结识了黄山人这位朋友,并在他的庭院前看到了一株孤傲的桂花树。这株桂花树象征着黄山人的品质和高尚情操,也反映了方干自己的孤独和坚韧。他在欣赏桂花树的同时,也以此表达了对方山人及其品格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