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清泠轩

标题包含
题清泠轩
石冷苔生晕,风高竹度凉。 道人何处去,春色半沧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题清泠轩》司马槱注释: 1. 清泠轩:此处指一个环境清幽的居所。 2. 石冷苔生晕:指石头冰冷,青苔生长,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3. 风高竹度凉:风吹过竹林,让人感到清凉宜人。 4. 道人:此处指隐逸之人或修道之人。 5. 何处去:去哪里了。 6. 春色半沧浪:春天的景色犹如清澈的水面,寓意着春天的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清泠轩》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风景画面,诗人以“石冷苔生晕,风高竹度凉”作为开篇,通过冷石、苔痕、风声和翠竹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般自然之美中,诗人不禁想要寻找那位隐居于世的道人,探寻他究竟身处何方。结尾处,“春色半沧浪”一句,看似简单,实则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又暗示了道人生活的超脱尘世的精神世界。全诗通过巧妙地运用景物,传递出恬静、幽寂的氛围,也展示了诗人独具匠心的审美观点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清泠轩》是南宋诗人司马槱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37年,正值南宋初期,金人南侵之际。司马槱在这一年离开了繁华的京城临安,来到浙江一带避乱,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槱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亲眼目睹了战乱带给民众的苦难,使他深感朝廷的无能和世态的炎凉。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远离尘世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在清泠轩这个地方,司马槱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将心中的感慨化为诗句,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题清泠轩》。 此外,这个时代正处于南宋初期的动荡时期,金人的侵略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然而,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却对隐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效仿古人,选择了远离尘嚣、独善其身的道路。这也是司马槱在这个时期选择隐逸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