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二首 其二
绣帘珠箔一重重,十里香风入眼浓。
镜合紫鸾来有信,云深青鸟去无踪。
楚王台下寻常见,宋玉墙头取次逢。
可惜好花攀折尽,飘零芳蕊付游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珠箔:珠帘,珍珠串成的帘幕。
2. 十里香风:形容浓郁的香气随风飘散。这里借指富贵人家的生活环境。
3. 紫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高贵神鸟,此处暗喻美丽的女子。
4. 云深:形容云端深处,这里用来形容女子的住处高洁神秘。
5. 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神鸟,此处用来说明女子的高贵身份。
6. 楚王台:相传战国时楚国的国王楚威王喜欢细腰的美女,因此他的宫女们都节食束腰以求获得宠爱,这就是成语“楚腰纤细”的来源。这里用来代指帝王的宫殿或权贵之地。
7. 宋玉墙头: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以文学著称。据说他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墙,墙上爬满了藤蔓,宋玉常常在墙边漫步,所以后来人们就用“宋玉墙头”来形容才子佳人的邂逅场景。
8. 取次:随意,任意。
9. 好花攀折尽:比喻美丽的花朵已经凋谢殆尽。
10. 芳蕊:花蕊,这里用来比喻美女。
11. 游蜂:蜜蜂,这里用来象征那些轻浮的男子。
去完善
赏析
《闺怨二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司马槱的一首描绘女子幽怨的诗歌。此诗以绮丽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华美的画卷,通过对外在环境的细腻刻画,反衬出女子的哀怨之情。
首联“绣帘珠箔一重重,十里香风入眼浓”描述了环境之美。锦绣的窗帘和珠帘重重叠叠,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展现了一幅繁华的景象。然而这美丽的景象并不能掩盖住女子的哀愁。
颔联“镜合紫鸾来有信,云深青鸟去无踪”表现了女子的期待与失落。紫鸾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鸟,象征着美好的愿望;青鸟则是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神鸟。这里暗示女子一直在等待情人的归来,但却始终杳无音讯。
颈联“楚王台下寻常见,宋玉墙头取次逢”讲述了女子曾经与情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楚王台、宋玉墙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代表了浪漫的爱情故事。这里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女子心中深深的思念。
尾联“可惜好花攀折尽,飘零芳蕊付游蜂”则是对女子命运的感叹。美丽的鲜花已经凋谢,只剩下一些零落的芳蕊被游蜂所采。这里比喻女子虽然美丽动人,但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闺怨二首 其二》是北宋词人司马槱的一首传世之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75年左右,正值宋神宗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宋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司马槱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他与苏轼、黄庭坚等文坛巨匠相交甚密。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这首词的创作期间,司马槱因政治斗争而遭受排挤,被迫离开京城,回到家乡杭州。
远离繁华的京华之地,身处宁静的江南水乡,司马槱的心境变得愈发沉静。他将心中的感慨化作优美的诗句,通过描绘闺阁女子的哀愁来抒发自己的忧思。这首诗既体现了词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品质,又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无尽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