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醉中告别西楼时,醒来已无记忆。相聚和别离如同春天的梦境和秋天的流云一样,轻松易逝。窗外斜月高挂,半窗之下自己仍未入睡。屏风上映出悠然的远山景色。
衣领上残留着酒杯的痕迹,诗句间流露出深深的离情。一行行字迹,满是忧郁与悲凉的情绪。蜡烛只能暗自怜悯,无法想出安慰之术,只能在寒冷的夜晚,为人们默默流泪。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述主人公醉酒告别、春梦消散的场景,展现了人生的聚散无常。诗词中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感,体现出词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衣上酒痕诗里字"一句则将这种情感具体化,表现出词人在文字间寻找寄托的苦涩心境。最后两句以红烛的自怜象征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无助,为整首词增添了一份深沉的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是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70年左右,即宋神宗时期。在这个时期,晏几道因家道中落而失去世袭的贵族地位,但他依然保持着文人雅士的风度和才情。
在这段时间里,晏几道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享受过荣华富贵的生活,也曾遭受过生活的磨难。这些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在他的笔下,爱情、友情和理想都成为了永恒的寄托。
此外,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在政治上比较稳定,经济上也比较繁荣。但由于皇权逐渐集中,官僚腐败严重,民间疾苦日益加深。这些都为晏几道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他的人生际遇和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下,晏几道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词作,如《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等,成为了北宋词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