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心
秋日日苦短,秋夜夜苦长。
长短不易晷,处厄心自伤。
秋风独有声,叶叶闯我窗。
秋月岂无情,隙隙窥我床。
苒苒寒事迫,孰整衾与裳。
故乡隔万山,篱菊那能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白昼短暂,黑夜漫长无边。
昼夜无法更替,我心在困境中受伤。
秋风独自吹拂,叶子一片片地撞击我的窗户。
秋月怎能没有情感?它从缝隙里偷偷窥探我的床铺。
寒冷的日子步步紧逼,有谁帮我整理好被褥和衣物?
故乡被千山万水阻隔,园中的菊花又如何能再绽放芬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秋心:指秋天的思念之情。
2. 日苦短,夜苦长:形容秋天白天变短,夜晚变长的自然现象。
3. 不易晷:晷,日影;不易晷,指时间不会因为处境困难而停止流逝。
4. 处厄:处于困境中。
5. 独有声:独自发出声音。
6. 叶叶:每一片叶子。
7. 闯我窗:闯入我的窗户。
8. 秋月:秋天的月亮。
9. 隙隙:缝隙;窥我床:偷偷看我。
10. 苒苒:逐渐。
11. 寒事迫:寒冷的事情临近。
12. 整衾与裳:整理被子和衣服。
13.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
14. 那能芳:怎能散发香气。
去完善
赏析
《秋心》是刘黻的一首古诗,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秋天带给诗人的心情和感受。
首联“秋日日苦短,秋夜夜苦长”,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秋天的特点:白天渐渐变短,而夜晚却变得越来越长。
颔联“长短不易晷,处厄心自伤”,诗人用“不易晷”(指时间)来表示这种变化,并强调了自己身处困境时的心情。
颈联“秋风独有声,叶叶闯我窗;秋月岂无情,隙隙窥我床”,则通过描述秋风、秋月,以及它们对诗人生活的影响,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在秋天中的孤独感。
尾联“苒苒寒事迫,孰整衾与裳;故乡隔万山,篱菊那能芳”,则揭示了诗人在秋冬季节时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的深入挖掘,展现了刘黻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心》是南宋末年的诗人刘黻所创作的一首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此诗创作于公元1274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在这一年,元军攻陷临安,宋恭帝被俘,南宋灭亡。刘黻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秋心》来表达他内心的悲痛和忧虑。
当时,刘黻原本已在官场小有成就,但南宋的衰落让他深感忧虑。他曾上疏朝廷,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家存在的问题,却因此受到排挤。在这个时期,刘黻的心境变得沉重,他的忧国忧民之情愈发强烈。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刘黻身处一个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黻的痛苦、忧虑和对国家的热爱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用“秋心”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