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岩
鸟外无行迹,寒林引薜萝。
山中僧已老,不信雪霜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儿飞离之后再无足迹可寻,寒冷的树林引导着藤蔓攀爬。山中的僧侣已经年迈,不再相信风霜带来的苦难。
去完善
释义
1. 青林岩:青林山的一处景点,具体位置未详。
2. 鸟外:形容地势高峻,飞鸟也难以到达的地方。
3. 无行迹:没有人的足迹,意指此处人迹罕至。
4. 寒林:寒冷季节的树林。
5. 引:牵引、引领。
6. 薜萝:藤蔓植物,这里指依附在树木上的藤蔓。
7. 僧:僧人,即和尚。
8. 老:年岁大。
9. 不信:不相信,表示怀疑。
10. 雪霜多:指山中寒冷,雪霜多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青林岩景色和山中僧人的生活情景。首句“鸟外无行迹”表明此处人迹罕至,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第二句“寒林引薜萝”则借寒冷的季节以及林间生长的植物展现出山间之景的静谧与悠远。随后两句“山中僧已老,不信雪霜多”通过描述山中僧人年事已高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超脱尘世纷扰、信念坚定的修行境界。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展示了青林岩的山野风光以及隐居在此的僧人的坚定信念,给人以清幽宁静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青林岩》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不详。诗人杨蟠是一位仕宦文人,历任地方官吏,颇有政绩。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稳定,文化艺术繁荣,诗歌创作成为文人士大夫抒发情感、表现才情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时期,杨蟠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多次被贬谪,辗转于各地任官。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自然景物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青林岩是诗人在一次游历中所见的一处自然景观,岩石翠绿,树木葱郁,令人心旷神怡。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