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沧浪阁

标题包含
沧浪阁
萍实祗如斗,练江都熨开。 水清当自鉴,无为濯缨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蟠(1027年-1106年),字公济,号章武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杨蟠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中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萍果实不过像斗一般大小,练江水却将它熨得舒展自如。清澈的流水应当自己照见自身,无需借助洗涤束带而取得某种清高。
去完善
释义
1. 萍实:指一种浮萍的果实,在此比喻为草的果实。 2. 祗如斗:祗,是仅、只的意思;斗,即北斗七星,这里形容草果大小如同北斗星。 3. 练江:河流名,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聂都山,流经广东揭东县、潮州市湘桥区等地入海,全长约450公里。 4. 无为:指顺其自然,不采取主动行为。 5. 濯缨:用水洗去帽带上的尘土,这里表示自洁。
去完善
赏析
《沧浪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蟠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标题“沧浪阁”象征着诗人的隐逸之情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在诗歌中,杨蟠以萍实、练江等自然景物为喻,传达了他在宁静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首句“萍实祗如斗”描述了萍实的体积之大,强调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接着的“练江都熨开”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江水滔滔不绝的动态美。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观。 第三句“水清当自鉴”意味着江水清澈透明,仿佛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事物的真实面目。这里的“清”字突出了江水明净的特点,同时也寓意着诗人追求真理,向往纯洁的精神境界。最后一句“无为濯缨来”则是对世俗纷扰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希望超脱尘俗,实现心灵自由的愿望。 总的来说,《沧浪阁》这首诗通过对萍实、练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运用拟人化、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领略到诗人隐逸之志和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沧浪阁》是南宋诗人杨蟠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189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杨蟠正任职于江南地区的地方官吏。由于他对民间生活的深入了解和自身的文人雅趣,使得他能够捕捉到江南水乡的宁静美感和生活气息。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临水而建的楼阁、波光粼粼的湖面、荷花荷叶的美景,以及悠游其间的渔舟唱晚。 在南宋末年,江南地区由于地处长江中下游,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光。同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些时代背景为杨蟠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他能够创作出如此生动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