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实喷玉潭
夜月光华照洁清,春云容与覆峥嵘。
都城咫尺无人到,却使庐山浪得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光如华彩照耀着洁净清澈的夜晚,春天的云朵悠然地覆盖着高山峻岭。首都近在咫尺却没有人来拜访,却让庐山白白地享有盛名。
去完善
释义
1. 光华:光辉照耀,这里指月亮的光辉。
2. 夜月:夜晚的月亮。
3. 洁清:洁净清澈。
4. 春云:春天的云彩。
5. 容与:舒缓自在的样子。
6. 覆:覆盖。
7.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或建筑物等高大雄壮。
8. 都城:国家的首都,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9.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0. 无人到:没有人到达。
11. 使:使得。
12. 庐山:中国江西省的名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月光的纯净与春云的包容,以及都城的繁华与人迹罕至的庐山之间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喧嚣世界的一种超脱心态。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丝遗憾,那就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美景,而去追求远方的名声。这种情感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君实喷玉潭》是北宋著名文人范镇的诗作,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宋神宗时期。这个时期,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科举制度得以实施,许多文人士子通过科举进入官场,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范镇的一生中,他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职,曾参与过重要的政治活动,如庆历新政等。他还曾担任史官,负责编修《实录》等历史文献。在他的任期内,他对国家治理、民生问题等方面有深刻的见解和实践经验。
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他们纷纷投身文学创作,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宋朝与辽、金等国进行外交和军事斗争的时期,国家内外矛盾突出,对国家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范镇写下了这首《和君实喷玉潭》,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之情。他以喷玉潭为象征,表达了希望国家像喷玉潭一样,源源不断涌现出人才和智慧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