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学士知越
晋朝名理汉循良,胡粉宫闱紫界墙。
得请仍辞史官笔,忆归重换会稽章。
闲寻岳寺茶香细,盛会江楼鲙缕长。
官是秋曹俱老大,异时同约棹沧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晋朝时期,以仁明理著称的汉朝官员们,身处于皇宫那紫色的界墙之中。他们不仅获得了皇帝的旨意任命,但仍多次婉拒担任史官的职责,以纪念回归故里重焕生机的时光。闲暇之余,他们在山间寺庙品茶静心,盛宴之上,江边楼阁品尝美食佳肴。这些官员都已年迈,某天会一起相约泛舟于江湖之间,尽享晚年宁静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高学士:指高斯得,南宋末年学者。
2. 越:古国名,地域大致包括今浙江省一带。
3. 晋朝名理:名理,指儒家经义之学。这里形容高斯得的学识渊博。
4. 汉循良:汉朝时期治政有方的地方官员,此处称赞高斯得有优秀的行政才能。
5. 胡粉:古代一种化妆用品,用来涂抹在宫墙上,使墙面呈现出紫色的效果。
6. 宫闱:宫廷内外,这里泛指皇宫。
7. 紫界墙:即紫色围墙,这里比喻朝廷的高墙大院。
8. 得请:得到皇帝批准或同意。
9. 史官笔:古代史官用以记录历史的毛笔,这里借指记载历史的工作。
10. 忆归:怀念故乡的心情。
11. 重换会稽章:指回到故乡绍兴。
12. 岳寺:即著名的灵隐寺。
13. 茶香细:形容茶的香气清幽。
14. 盛会:盛大的集会。
15. 江楼:江边的小楼。
16. 鲙缕长:形容鱼肉细薄且口感滑嫩。
17. 秋曹:秋官司寇,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员,此处以“秋曹”代指刑部官员。
18. 异时:不同时候,未来。
19. 棹:船桨,这里借指船只。
20. 沧浪:这里指江浙一带的水乡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歌是诗人薛映为送别好友高学士到越地任职而作。首联“晋朝名理汉循良”,诗人用晋朝的名士之风和汉代的循吏楷模来赞美高学士的品质与才能。接着在颔联“得请仍辞史官笔,忆归重换会稽章”中,诗人以婉转的语气描述了高学士在面对朝廷任命时的矛盾心情——既想为国家出力,又怀念故乡之情。颈联则通过描绘越地的风景和当地的风俗,表达了诗人对高学士新环境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尾联“官是秋曹俱老大,异时同约棹沧浪”,意味着诗人和高学士虽然年纪已大,但仍有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有朝一日一同退隐江湖,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越地风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高学士的关心与支持,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送高学士知越》是唐朝诗人薛映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759年。这一年是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唐朝政局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诗人薛映身处长安,目睹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与高学士在战乱时期相识相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高学士被任命为越州刺史,即将离开长安赴任。临别之际,薛映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高学士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当时,安史之乱仍在持续,唐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削弱,各地叛军不断侵扰。越州地处东南沿海地区,虽然远离战火中心,但仍然面临着战争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薛映希望高学士能够为越州的百姓带来福祉,安抚民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