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年七夕五绝 其三
汉殿初呈楚舞时,月台风榭镇相随。
如何牛女佳期夕,又待銮舆百子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汉朝宫殿初次展示楚国舞蹈的时候,风和月与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为何七夕的夜晚如此美好,又像等待皇帝的马车一样等待着众多的孩子一同欣赏这美景呢?
去完善
释义
1. 汉殿:这里指汉朝的宫殿,泛指古代宫殿。
2. 楚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舞蹈。
3. 月台:建于屋顶上的露天平台,用于赏月观景。
4. 风榭:即楼阁,供人休息、观赏风景的建筑。
5. 镇相随:意为始终相伴。
6. 牛女:指牵牛星和织女星,即牛郎织女的传说。
7. 佳期夕:指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8. 銮舆:皇帝乘坐的车驾,这里借指皇帝。
9. 百子池:汉代宫殿中的一个水池,相传泉水能使妇女怀孕生子,故名“百子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皇家七夕节的盛况。诗人首先通过“汉殿初呈楚舞时”一句,展现了宫廷中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景。紧接着的“月台风榭镇相随”则暗示了月色迷人,微风拂面,营造出了宜人的氛围。然而,诗人笔锋一转,以“如何牛女佳期夕,又待銮舆百子池”来暗示虽然夜色迷人,但作为人们向天上牛郎织女祈祷祝福的时刻,皇帝与皇后却仍然在百子池边等待着彼此。诗人在此巧妙地传达了皇族之间的恩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其在七夕节这一特殊场合下对社会习俗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戊申年七夕五绝 其三》是唐代诗人薛映的一首五言绝句。薛映是唐朝一位著名文人,他以才华横溢、诗才出众而闻名于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四年),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戊申年,也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
在这一年里,薛映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原本是一位宦官,但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黑暗,辞去了官职,成为了一名隐士。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这个时期的唐朝正处于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国力渐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文化方面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薛映选择放弃官职,投身于文学创作,可以说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戊申年七夕五绝 其三》这首诗歌,就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创作的。诗中,薛映通过对七夕节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期盼。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薛映的才情,也体现了他在那个动荡时代所坚守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