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客游旅怀

标题包含
客游旅怀
客行无定止,终日路岐间。马为赊来贵,僮缘借得顽。 诗书愁触雨,店舍喜逢山。旧业嵩阳下,三年未得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旅行没有固定的落脚点,整天都在曲折的路上。马因为买得起而显得珍贵,童仆则因为可以借到而显得顽皮。下雨天让人对诗书生出忧愁,而在途中遇到山景和客栈则让人感到欢喜。我的家业在嵩阳山下,但已经三年没能回去了。
去完善
释义
1. 客游旅怀:指在外地旅游的感怀。 2. 无定止:没有固定的住所或目的地。 3. 路岐:岔路口,比喻人生道路上的选择。 4. 马为赊来贵:马是因为赊账买来的,所以显得很贵重。这里可能暗示旅行的条件并不富裕。 5. 僮缘借得顽:童仆也是因为借用而来,显得有些笨拙。这里可能暗示自己没有亲信可用。 6. 诗书愁触雨:旅途中的风雨让诗书的阅读变得忧愁。 7. 店舍喜逢山:旅途中偶然遇到了喜欢的山景。 8. 旧业嵩阳下:故乡在嵩山脚下。嵩阳是古代对嵩山的称呼。 9. 三年未得还:已经三年没能回到家乡了。
去完善
赏析
《客游旅怀》这首诗歌以旅人的视角描绘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首联“客行无定止,终日路岐间”开门见山地表现出诗人旅途的奔波劳碌和居无定所之感。颔联则通过马的昂贵以及僮仆的稚嫩形象地勾勒出旅途中艰辛困苦的画面。 颈联中,“诗书愁触雨”流露出诗人对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在旅途中承受的压力。而“店舍喜逢山”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渴望与珍惜。最后一联诗人表达出对自己故乡——嵩阳的深深眷恋,三年未能归乡的无奈与遗憾也跃然纸上。 整首诗情感真挚,以简练的诗句揭示了旅人在外生活的心酸与渴望,使得读者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客游旅怀》是唐朝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姚合生活在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的时代,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命运无常。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抒发愁绪和思乡之情的诗歌。 姚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中晚期,此时国家政治混乱,藩镇割据严重。他的家乡长安城,曾是繁华的帝都,但在战乱后,经济萧条,民生疾苦。姚合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感慨,成为他创作的重要主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