鸤鸠
时兮呼妇来,时兮驱妇去。
呼来知天晴,驱去知天雨。
一去或一来,非为新与故。
白云变苍狗,人事何错迕。
不念糟糠时,弃如路傍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时光悠悠呼妇来,时光悠悠赶妇去。
呼唤她知天气晴,驱赶她知雨水至。
一来一往非新旧,白云苍狗皆无常。
忘却当初共甘苦,却将她视如尘土。
去完善
释义
《鸤鸠》:这是一首以鸤鸠为题材的诗歌。鸤鸠是一种鸟名,也被用来比喻贤人、仁者。
1. 时兮呼妇来,时兮驱妇去:是说鸟儿在需要的时候呼唤妻子来陪伴,不需要的时候又驱赶妻子离开。这里的“时”表示适当的时候。
2. 呼来知天晴,驱去知天雨:意思是当鸟儿呼唤妻子来时,天气晴朗;而驱赶妻子离开时,天气则多雨。这里的“天晴”和“天雨”是借指鸟儿的情感变化。
3. 一去或一来,非为新与故:这里的一去一来,并非因为新的需求和旧的习惯,而是顺应自然的规律。
4. 白云变苍狗,人事何错迕:这句话化用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戍楼望断是江陵,烽鼓声高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交河城下已无兵,弦望如今又一程。白水连天暮云合,青山绕郭寒鸦鸣。莫遣羌胡引箭水,怀君何恻望情兄。”中的意境,白云苍狗意味着世事变幻无常,人们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应该如何去面对和适应呢?
5. 不念糟糠时,弃如路傍土:这句诗是说那些不念及曾经共度的艰难困苦时光的,被抛弃就像路边的泥土一样无人理会。这里的“糟糠”指的是贫贱之交,也泛指曾经的艰难时光。
去完善
赏析
《鸤鸠》是南宋诗人连文凤的一首寓言诗,通过对鸤鸠鸟的描绘,讽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首联“时兮呼妇来,时兮驱妇去”,写出了鸤鸠鸟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呼唤妻子,阴雨连绵之时驱赶妻子的行为。这里以鸤鸠鸟为象征,揭示了社会上的伪君子们面对利益时的态度变化。
颔联“呼来知天晴,驱去知天雨”,描绘了鸤鸠鸟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对待妻子的态度也随之改变,体现了诗人在关注自然现象的同时,也在审视人世间的人情事故。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颈联“一去或一来,非为新与故”,进一步揭示了鸤鸠鸟对待妻子的态度变化并非是出于对新旧感情的认识,而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做出的决定。这里的“新与故”可以理解为人事的变迁,诗人以此表达出世人趋炎附势的行为往往忽视了真正的道德价值。
最后两联“白云变苍狗,人事何错迕。不念糟糠时,弃如路傍土”,用白云苍狗的意象比喻世事无常,感慨人事的错杂难测。诗人借鸤鸠鸟抛弃糟糠之妻的故事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被世俗的利益蒙蔽双眼,否则只会落得被遗弃的下场。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揭示出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贪婪,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不满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生哲理与自然现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敏锐的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鸤鸠》是南宋诗人连文凤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9年至1284年之间,这是南宋灭亡、元朝初定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作者连文凤身为南宋遗民,目睹了家国沦丧的悲惨景象,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南宋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外患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蒙古铁骑席卷江南,最终攻占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使得南宋政权覆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连文凤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深感痛心疾首,他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鸤鸠鸟,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