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郡城酬舟中诸丈
归路宁迂三两程,落霞孤鹜近乡城。
水连南浦天然碧,秋入西山雨后清。
鹿梦已醒谙世事,鸥盟犹在见交情。
近来一事君知否,耳畔全无鼙鼓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返回故乡的路上宁愿绕点弯路,以便欣赏傍晚时分孤独的飞禽靠近家乡的城市。江水与南边的湖泊相连,展现着大自然的碧绿之美;秋天来到西边的山脉,雨后的清新扑面而来。过去的迷茫已经消失,如今已懂得世间的道理;和海鸥的约定还在,这见证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最近有一件事情你可能还不知道,那就是我耳边已经没有了战争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望郡城:指看向遥远的郡城。
2. 酬舟中诸丈:应酬船上的各位友人。
3. 两:量词,用于计数。
4. 三两:少量。
5. 落霞孤鹜:晚霞与孤独的水鸟。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看到的江景。
6. 乡城:家乡的城市。
7. 南浦:江南的水边。这里代指南方。
8. 西山:西方的山。这里可能是指具体的一座山,也可能泛指西方的群山。
9. 鹿梦:指古人认为的梦到鹿是一种吉祥的预兆。
10. 鸥盟:比喻没有世俗杂念的朋友关系。
11. 一事:一件事情。
12. 君:你。
13. 耳畔:耳边。
14. 无:没有。
15. 鼙鼓声:古代战鼓的声音。这里可能暗示战争已经过去,和平已经到来。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望郡城酬舟中诸丈》是诗人陶梦桂在回家途中所作的诗。诗人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和友情的深深眷恋。
首联“归路宁迂三两程,落霞孤鹜近乡城”,诗人以“归路”、“落霞”、“孤鹜”等景象表现出归家的喜悦和期待,同时也传达出远离尘世纷扰的意境。
颔联“水连南浦天然碧,秋入西山雨后清”,描述了江水、山色等自然景观,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其中“天然碧”与“雨后清”形成对比,突显自然之美。
颈联“鹿梦已醒谙世事,鸥盟犹在见交情”,意味着诗人已经摆脱了过去的迷梦,开始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但依然珍视与朋友的深厚情谊。
尾联“近来一事君知否,耳畔全无鼙鼓声”,则暗示诗人对战争与苦难的忧虑之情,反映出作者关注社会现实的胸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郡城酬舟中诸丈》是南宋诗人陶梦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建立初期,金兵南侵,战乱频繁。
陶梦桂,生卒年不详,字宗远,号雪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和南宋初年的战乱,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在这段时间里,陶梦桂曾游历江南各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舟中共谈时局,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望郡城酬舟中诸丈》这首诗中,陶梦桂表达了他们一行人乘船抵达郡城时的所见所感。他们望见远处繁华的郡城,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欣慰,同时又对国家的命运担忧。这首诗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又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