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陶明甫
寸质元非紫磨金,少时徒有济时心。
中年世味谙常尽,晚节宗门趋向深。
万境皆空何所着,百年未满得长吟。
人间俯仰咸尘迹,惟有江山不古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其实金子本非紫色研磨,年少时一心只想助益社会。
中年已看透世间人情冷暖,晚年却对佛学禅宗更加投入。
万事皆空又该以何为依托?一辈子还没过完就已经想吟咏生活。
人间的岁月皆是过眼云烟,只有江山永恒不变地立于过去与未来之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即依照别人诗的韵脚和内容来作诗。
2. 陶明甫:陶梦桂的诗友,姓名及生平事迹不详。
3. 寸质元非紫磨金:寸质,意指渺小之才;紫磨金,佛教用语,指制作佛像的金子。此句是说自己的才能并非罕见的人才。
4. 济时心:有拯救国家、改变时局的决心。济,帮助。
5. 中年世味谙常尽:中年时对世俗的滋味已经了解得十分透彻。世味,世俗的滋味;谙,熟悉。
6. 晚节宗门趋向深:晚年对于学术的追求更加深入。宗门,指学术或技艺的流派;趋向深,探索得更加深入。
7. 万境皆空何所着:面对万事万物都不执着,境界虚空。万境,各种境地;皆空,一切皆空。
8. 百年未满得长吟:还没有活到一百岁就可以尽情地歌唱。长吟,放声高歌。
9. 人间俯仰咸尘迹:在人间短暂的时光中,人们都在渐渐老去。俯仰,形容时间短暂;咸,都;尘迹,尘埃般的痕迹,指人生的短暂。
10. 惟有江山不古今:只有江山依旧,永恒不变。江、山,指自然景观。不古今,永远不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陶梦桂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感慨。首联以“寸质元非紫磨金”起句,说明自己并非金贵之才,但在年轻时仍怀有济世之心。接着,在颔联中,诗人描述了自己中年时的处世哲学和晚年时在宗教方面的深度追求。颈联则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领悟:世间万物皆为空,唯有诗人的心声得以长久流传。而在尾联中,诗人通过观察人间百态,得出结论:唯有江山永恒,不受时间的侵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陶明甫》是南宋诗人陶梦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但是政治腐败现象严重,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陶梦桂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人生的低谷期。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仕途不顺,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他与朋友陶明甫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也激发了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陶梦桂以“次韵”的形式模仿陶明甫的诗歌风格,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现实的关切。他以生动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展示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