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孤松

标题包含
孤松
傲睨风霜老更臞,旁边著我未为孤。 向来元亮盘桓后,试问曾逢我辈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陶梦桂(1892年-1979年),原名陶茂荣,字梦桂,号梦痴,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陶梦桂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年轻时曾赴日本留学,学习法律和政治,期间对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傲然面对风雪的老者更显清瘦,陪伴在他身边并不觉得孤独。 一直关注陶渊明的生活经历,试问是否遇到过我们这样的人呢?
去完善
释义
1. 傲睨:骄傲地斜视,形容孤松的高傲神态。 2. 老更臞:随着年龄的增长,形体更加消瘦。这里用来形容孤松虽然经历风霜,但仍然挺立。 3. 盘桓:徘徊,逗留。这里指陶渊明曾在此处逗留过。
去完善
赏析
《孤松》是南宋诗人陶梦桂的一首描绘松树品格的诗歌。诗中,他以松树的挺拔与坚韧作为比喻,表达出诗人自身的坚贞不屈、不随俗流的崇高精神。 首句“傲睨风霜老更臞”描述了松树不畏艰难、面对风霜依然保持高洁的形象。通过“傲睨”一词,表现出了松树独立于天地之间,傲然不群的气概;而“老更臞”则突显了松树历经沧桑却依然挺立的身姿。 次句“旁边著我未为孤”表达了诗人以松树为伴,彰显出诗人虽然孤独却不寂寞的精神风貌。通过与松树的共处,诗人寻求到心灵的慰藉和力量。 第三句“向来元亮盘桓后”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典故,表明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相呼应,展现出现实生活中对崇高品格的坚守。 末句“试问曾逢我辈无”意指从古至今,有多少像诗人一样的志士仁人,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与世俗抗争。这一问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自豪,更是对于自己信仰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松》是南宋诗人陶梦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松树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赞美。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兵入侵,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陶梦桂作为一名文人墨客,深感国破家亡的悲愤,他决心以诗文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此时诗人的人生际遇颇多波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如愿以偿。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格。 在南宋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陶梦桂作为其中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对孤松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