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应制
爽气申时豫,临秋肆武功。
太液荣光发,曾城佳气融。
紫霄寒暑丽,黄山极望通。
讲艺遵先,睹德畅宸衷。
鹫岭飞夏服,娥魄乱雕弓。
汗浃镳流赭,尘生埒散红。
饮羽惊开石,中叶遽凋丛。
雁殚云路静,乌坠日轮空。
九流参广宴,万宇抃恩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新之气弥漫在午后时光,临近秋天尚能展示武艺之威。
太液池畔闪耀着光芒,京城之中充满了祥和气氛。
紫霄阁的风光四季宜人,黄山的景色极目通达。
教授技艺遵循先贤,见到美德尽情抒发心意。
鹫岭山上夏天已悄然离去,嫦娥美艳令人目眩神迷。
汗水如同颜料流淌而下,尘土飞扬掩盖了红色战马。
箭羽如饮宣告胜利,丛林中瞬间凋零无数。
雁群在云路上精疲力尽,乌鸦坠入夕阳西下的天空。
各色人等共赴盛宴,普天同庆恩情浩荡。
去完善
释义
1. 爽气:清爽宜人的气息。
2. 申时:下午3点至5点。
3. 豫:快乐,安适。
4. 临秋:秋天来临。
5. 肆:施行。
6. 武功:武事,军事行动。
7. 太液: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湖泊,这里指皇家宫殿前的水池。
8. 荣光:光彩,荣耀。
9. 曾城:传说中天上的城市,这里代指皇宫。
10. 佳气:吉祥之气。
11. 紫霄:高空的紫色云彩。
12. 黄山:这里指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
13. 极望:远望。
14. 讲艺:讲授技艺,这里指学术研究。
15. 遵先:遵循前人的教诲。
16. 睹德:看到德行,受到道德的熏陶。
17. 畅:舒畅,愉快。
18. 宸衷:皇帝的内心世界。
19. 鹫岭:佛教传说中的鹫山,位于印度。
20. 夏服:夏天穿的服饰。
21. 娥魄:嫦娥,神话中的仙女。
22. 雕弓:雕刻精美的弓箭。
23. 汗浃:汗水湿透。
24. 镳流赭:指战马流出的汗水如同红色的泥土。
25. 尘生埒散红:尘土飞扬,红色消减。
26. 饮羽:形容箭矢射入物体。
27. 开石:打破石头。
28. 中叶:中期,中途。
29. 遽:立刻,迅速。
30. 凋丛:草木凋零。
31. 雁殚:大雁耗尽精力。
32. 云路:天空,高空。
33. 乌坠:乌鸦坠落。
34. 日轮:太阳。
35. 九流: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总称。
36. 广宴:盛大的宴会。
37. 万宇:指全国各地。
38. 抃:拍手,表示欢欣鼓舞。
39. 恩隆:皇恩浩荡。
去完善
赏析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是唐代诗人许敬宗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皇帝举行重阳节筵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皇帝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皇权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首联“爽气申时豫,临秋肆武功”,写的是皇帝在重阳节这天举行筵宴,展示武艺的情景。“爽气”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凉爽气氛,同时也暗示了皇帝的神清气爽。
颔联“太液荣光发,曾城佳气融”,描述了太液池边的荣光和华山的美景相融合的壮丽景色。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衬托皇帝的伟大。
颈联“紫霄寒暑丽,黄山极望通”,写的是紫色的云彩映衬下的秋天美丽景致以及远望黄山的壮观景象。这些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皇帝筵宴的热闹氛围。
尾联“九流参广宴,万宇抃恩隆”,意味着各个阶层的人都参加这个盛大的筵宴,表达对皇帝的感激之情。这里以“九流”代指各种人物,“万宇”表示天下万物,都是皇帝的臣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是唐代诗人许敬宗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655年,即唐高宗永徽六年。
许敬宗作为唐朝初年的重臣,曾任礼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辅佐过太宗、高宗两朝皇帝。在公元655年这一年,许敬宗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年初,他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重臣。然而,这年秋天,他的母亲去世,他辞官回乡守孝。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这首描绘重阳节景色的诗歌,以寄托对母亲的哀思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繁荣,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重阳节是唐朝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祈福、赏菊饮酒,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祝福。许敬宗在诗歌中描述了重阳节的盛况,以及他对这个节日的独特感悟。此外,他还通过描绘重阳节的美景,表达了对母亲离世的哀伤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