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咏雨应诏

标题包含
奉和咏雨应诏
舞商初赴节,湘燕远迎秋。飘丝交殿网,乱滴起池沤。 激溜分龙阙,斜飞洒凤楼。崇朝方浃宇,宸盼俯凝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舞者在第一次参加节日活动时,翩翩起舞迎接秋天。她们的发丝如同飘荡在空中交织成宫殿的天罗地网,又似池塘里乱溅的水滴激起圈圈涟漪。水流在宫阙间奔流不息,像一条条巨龙穿城而过;而雨水斜斜落下,仿佛凤凰展翅飞舞在高楼之间。一个早晨,整个皇城的建筑都被雨水覆盖了,皇帝也在这时正专注地看着窗外,心系民生。
去完善
释义
《奉和咏雨应诏》是唐朝诗人许敬宗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以下是词句注释: 1. 舞商:指古代商人迁徙时跳舞祈求降雨的习俗。这里借指秋雨的到来。 2. 初赴节:刚刚开始按照节气行事。 3. 湘燕:湘江边的燕子。这里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 4. 交殿网:指雨水交织在宫殿的网上。 5. 乱滴:形容雨水滴落的杂乱无章。 6. 起池沤:水泡在水面上冒出又破灭的景象。 7. 激溜分龙阙:指雨水从宫殿檐角分流而下。 8. 斜飞洒凤楼:形容雨水倾斜洒落在凤凰楼的景象。 9. 崇朝:整个早晨的时间。 10. 方浃宇:指雨水滋润了整个天地。 11. 宸盼:皇帝的目光。 12. 俯凝旒:皇帝低头凝望。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咏雨应诏》是唐代诗人许敬宗的一首五言诗,描绘了秋雨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秋雨的赞美之情。 首联“舞商初赴节,湘燕远迎秋”,描绘了秋雨来临之际的场景。“舞商”指代秋雨,“赴节”表示秋雨按照时节而来,“湘燕”则形象地描绘了远处的燕子在雨中飞翔的画面。这一联表达了秋雨如约而至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氛围。 颔联“飘丝交殿网,乱滴起池沤”,进一步描绘了秋雨的景象。“飘丝”形象地表现了细雨如丝般飘落的景象,而“交殿网”则暗示了秋雨与宫殿内的装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乱滴起池沤”则描绘了雨滴落在池塘中,激起水波的景象,展现了秋雨带来的生机。 颈联“激溜分龙阙,斜飞洒凤楼”,继续描绘了秋雨的景象。“激溜”表现出了秋雨强劲的力量,而“分龙阙”则描绘了雨水沿着宫阙流淌的情景。“斜飞洒凤楼”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滴斜斜地洒在凤楼上,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尾联“崇朝方浃宇,宸盼俯凝旒”,描述了皇帝在朝堂上俯瞰着大雨的景象。“崇朝”指的是整个早晨的时间,“浃宇”则表示雨水覆盖了整个天地,“宸盼”指皇帝的期望,“俯凝旒”则是皇帝低头沉思的画面。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秋雨的赞美之情,也揭示了皇帝在朝堂上的庄重姿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咏雨应诏》是唐代诗人许敬宗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在这一年间,许敬宗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修国史,负责朝廷的文治武功,他积极向高宗献言献策,得到皇帝的信任与支持。 在这段时间里,许敬宗的个人生活相对安定。他在官场上的地位逐渐稳固,家庭生活也较为美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许敬宗的生活没有波折。在同年,他的母亲过世,让他陷入悲痛之中。在情感上,他需要寻找寄托,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唐朝初年的鼎盛期。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相对稳定。许敬宗身为朝廷重臣,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以咏雨为题,表达了对于国家治理的期望以及对民生福祉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