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
凤阙隣金地,龙旗拂宝台。 云楣将叶并,风牖送花来。 月宫清晚桂,虹梁绚早梅。 梵境留宸瞩,掞发丽天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凤凰宫殿与黄金宝地相邻,龙的旗帜轻轻拂过宝石高台。 云彩中的横梁仿佛树叶一般融合在一起,风吹过的窗户好似送来了花香。 月光下桂树显得格外清雅,彩虹般的桥梁倒映着早春的梅花。 在这佛家仙境中留下皇帝的瞩目,展现出绚丽的才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凤阙:比喻华丽的宫殿或楼阁。 2. 金地:指皇宫或者高级建筑的地面,此处是喻指皇家的地位。 3. 龙旗:帝王仪仗之一,绘有龙纹的旗帜。 4. 宝台:佛塔的美称。 5. 云楣:云端,表示极高的位置。 6. 风牖:风吹动的窗户。 7. 月宫:古人想象中的天上广寒宫。 8. 清晚桂:暗含时令秋季,因为桂花在秋天盛开。 9. 虹梁:红色的桥梁。 10. 绚早梅:装饰着早开的梅花。 11. 梵境:佛教的境地。 12. 宸瞩:皇帝的关注。 13. 掞发:形容文采飞扬,富有才情。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奉和过慈恩寺应制》中,许敬宗以华丽的语言描绘了慈恩寺的美景。诗的开头,他以凤阙(皇宫)与金地的邻近以及龙旗拂过宝台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庄严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云楣和风牖的描绘则展现了寺院的静谧与美好。紧接着的四句,诗人分别描绘了月宫中的桂花、彩虹般的桥梁以及早开的梅花,这些都是对寺院美丽景色的具体刻画。最后两句“梵境留宸瞩,掞发丽天才”,表达了皇帝在寺庙里流连忘返的情景,同时也赞誉了诗人的才华横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许敬宗作为一名才子的诗词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过慈恩寺应制》是唐朝诗人许敬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太宗贞观年间(626-649年),正值唐朝初年社会繁荣、国家安定之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许敬宗正担任朝廷的重要官职,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与唐太宗李世民关系密切。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现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从时代背景来看,唐朝初期,由于李世民的英明统治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实施,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与此同时,佛教在唐朝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主流之一。慈恩寺作为唐朝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诗。 综上所述,许敬宗创作《奉和过慈恩寺应制》这首诗的背景是在贞观年间,当时社会繁荣、国家安定,他与皇帝关系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来到慈恩寺,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描绘寺庙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