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喜雪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喜雪应制
嵰州表奇贶,閟竹应遐巡。 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忽若琼林曙,俄同李径春。 姑峰映仙质,郢路杂歌尘。 伏槛观花瑞,称觞庆冬积。 飘河共泻银,委树还重璧。 连山分掩翠,绵霄远韬碧。 千里徧浮空,五轫咸沦迹。 机前辉裂素,池上伴凌波。 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是日松筠性,欣奉柏梁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嵚崟州的景致奇特又充满恩惠,幽深竹林延伸向远方。 怎能比得上在京都游览,雪花飘落天津桥。 突然间如同琼花仙境的曙光,瞬间就仿佛置身于桃李花盛开的春天。 姑苏的山峰倒映出神仙般的气质,夷陵路上伴随着歌声和尘土。 凭栏欣赏冬天的花瑞,举杯庆祝岁月的积累。 河水如银色瀑布倾泻而下,树木犹如层层叠叠的璧玉。 山脉被翠色掩盖,天空远处显现着碧蓝。 千里的浮云环绕在天空,五色的云彩逐渐消失。 窗前的光辉映射在白绢上,池塘边的伴侣伴随水波起舞。 腾飞的花朵与玉宇相辉映,凝聚的光彩与金娥相混合。 就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松树和竹子生机勃勃,欣然接受柏梁台的赞歌。
去完善
释义
1. 嵰州:指高山地区。 2. 表:表示。 3. 奇贶:奇特的恩赐。 4. 閟竹:指美好的竹林。 5. 遐巡:遥远的巡视。 6. 何如:哪里比得上。 7. 御京洛:指统治京城。 8. 流霰:流动的雪花。 9. 天津:这里指天河,即银河。 10. 忽若:突然之间。 11. 琼林:指玉树琼枝。 12. 曙:天亮。 13. 李径春:李树开花的春天。 14. 姑峰:指仙境中的山峰。 15. 映:映衬。 16. 仙质:仙人般的气质。 17. 郢路:指通往楚国的道路。 18. 杂歌尘:混杂着歌声的尘土。 19. 伏槛:趴在栏杆上。 20. 瑞:吉祥。 21. 称觞:举杯庆祝。 22. 冬积:冬天的积累。 23. 飘河:飘落在河面上的雪花。 24. 泻银:形容河流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25. 委树:落在树上的雪花。 26. 重璧:重叠的玉璧,形容雪景的美丽。 27. 连山:连绵的山脉。 28. 掩翠:掩盖了绿色。 29. 绵霄:绵延至云霄。 30. 韬碧:隐藏了碧绿。 31. 徧:遍。 32. 浮空:在空中飘荡。 33. 五轫:五种车辆。 34. 咸:都。 35. 沦迹:消失在雪地中。 36. 机前:织布机前。 37. 辉裂素:光线穿过白色的织物。 38. 凌波:在水面上行走。 39. 腾华:升起的雾气。 40. 承玉宇:承接天空。 41. 凝照:凝聚的光芒。 42. 金娥:金色的嫦娥。 43. 是日:今天。 44. 松筠性:松树和竹子的性格。 45. 柏梁歌:歌颂皇恩的歌曲。
去完善
赏析
《奉和喜雪应制》这首诗以五言诗的形式,描绘了冬天瑞雪的美景。许敬宗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细腻的描述,将雪景的壮观和静谧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细致地描绘了雪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歌的开头,诗人通过“嵰州表奇贶,閟竹应遐巡”两句,描绘了雪后的山川景色。“嵰州”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这里用来代指北方的山川,而“閟竹”则是指深藏在竹林中的美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雪后景色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诗人用“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来表达自己对京都洛阳的美好想象。这里的“御京洛”是指皇城洛阳的美景,而“流霰下天津”则是对雪后景象的生动描绘。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古都洛阳的敬仰和对雪景的喜爱。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忽若琼林曙,俄同李径春”来表达雪景带来的生机。“琼林曙”是指清晨的阳光照耀在覆盖着白雪的树林上,犹如仙境一般美丽;而“李径春”则是对春天里桃李花开的场景的回忆,这里用来比喻雪后的美景。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雪景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期待。 在诗歌的中部,诗人通过“姑峰映仙质,郢路杂歌尘”来描绘雪后的山川景色。“姑峰”是指一座美丽的山峰,这里用来比喻雪后的美景;而“郢路”则是古代的一条道路,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对远方的思念。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雪景的欣赏和对远方的向往。 在诗歌的最后部分,诗人通过“是日松筠性,欣奉柏梁歌”来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里的“松筠性”是指松树和竹子在冬天的顽强生命力,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坚韧性格;而“柏梁歌”则是指古代的一首歌曲,这里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喜雪应制》是唐代诗人许敬宗创作的一首咏雪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高宗时期,也就是公元650年至683年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许敬宗已是朝廷重臣,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宾客等职,曾参与修史、编文集等事务。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尤其是诗歌,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许敬宗作为朝廷官员,时常参加宫廷宴会,为皇帝献诗颂德。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