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赋咏成篇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
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
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年之中,我们都在埋怨这漫长的别离,只有在七夕这天,我们才开始谈论回归。她的脚步如同飘在天空中的裙子一样轻盈,脸上的妆容如同明亮的月光一样闪耀。爱情的甜蜜让她露出了迷人的微笑,她并不吝啬地展现自己的美丽,就像解开云雾的衣裳。然而,最遗憾的是,随着夜晚的结束,她只能掩面哭泣,回到昨晚的织布机上。
去完善
释义
【一年抱怨嗟长别】感叹牛郎织女一年才相会一次,离别的哀愁持续一整年。
【七夕含态始言归】到了七夕这一天,牛郎织女含情脉脉地开始说话。
【飘飘罗袜光天步】仙女们的罗袜如同云朵般飘逸,步伐轻盈,在天空中漫步。
【灼灼新妆鉴月辉】仙女们的新妆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情催巧笑开星靥】情感涌动,促使她们绽放出灿烂的笑颜。
【不惜呈露解云衣】毫不吝啬地展现自己的美貌,解开覆盖在身上的云朵般的衣服。
【所叹却随更漏尽】惋惜的是相聚的时光总是伴随着更漏声的消逝而结束。
【掩泣还弄昨宵机】含泪告别,回到昨夜曾一起纺织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七夕赋咏成篇》是唐朝诗人许敬宗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诗作。在许敬宗的笔下,牛郎织女的相逢带着几分伤感和哀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一年抱怨嗟长别”点明了一年一度的离别之苦,为下文描绘七夕相会的情景做了铺垫。接下来“七夕含态始言归”描绘了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这两句写出了织女轻盈飘逸的身姿和光彩照人的容貌,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神仙美人的赞美。其中,“飘飘罗袜光天步”形象地描绘了织女如仙子般飘然降临的画面,而“灼灼新妆鉴月辉”则表现了织女如明月般的美丽容颜。
“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织女的娇羞可爱,她用含情脉脉的笑容和闪烁的星星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朦胧之美。同时,织女为了表达对牛郎的思念之情,不惜解去神秘的面纱,让牛郎看到她的真容。
结尾两句“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抒发了织女重逢后的哀愁之情。虽然她满怀喜悦与牛郎相会,但随着时光流逝,她还是不得不回到自己的世界,留下无限的遗憾和悲伤。在这里,“更漏尽”象征着相聚时光的短暂,而“掩泣还弄昨宵机”则形象地描绘了织女伤心落泪的情景。
总之,许敬宗的这首《七夕赋咏成篇》通过对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人物形象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夕赋咏成篇》是唐代诗人许敬宗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相会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初期,大约公元650年左右。此时正值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的时期,诗歌创作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人生际遇:许敬宗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便有文名。后来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侍从,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然而,他的一生充满争议,曾因涉嫌谋反而被贬官。
时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王朝,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此外,唐朝的宗教信仰多元化,道教、佛教等宗教在社会上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