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标题包含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玉露交珠网,金风度绮钱。 昆明秋景淡,岐岫落霞然。 辞燕归寒海,来鸿出远天。 叶动罗帷飏,花映绣裳鲜。 规空升暗魄,笼野散轻烟。 鹊度林光起,凫没水文圆。 无机络秋纬,如管奏寒蝉。 乃睠情何极,宸襟豫有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晶莹如玉的露水交织在珠网上,金色微风拂过绮丽的钱币图案。昆明的秋天景色淡漠,岐岫的山峰落下绚烂的晚霞。告别南飞的燕子回归寒冷的海域,远处的鸿雁展翅飞越无垠的天空。树叶的舞动让罗帏飘扬,花朵映照在鲜艳的绣花衣裳上。天空中升起暗淡的月光,田野间扩散着轻烟。喜鹊穿越树林透出光亮,野鸭潜入水面泛起涟漪。无机的织机编织秋天的经纬,如同吹奏寒蝉的竖笛。顾盼之间情感难以言表,皇帝的胸襟早已备好了御旨。
去完善
释义
1. 玉露:秋季露水,比喻凉爽的气候。 2. 交珠网:形容阳光透过树叶,形成交织的光斑。 3. 金风:秋风,因秋天五行属金,故称。 4. 绮钱:指如钱币般排列的菊花。 5. 昆明:指汉代的昆明池,位于陕西省长安县西,此处泛指皇宫中的湖泊。 6. 岐岫:泛指山峦。 7. 落霞然:描述晚霞如火,绚丽多彩的景象。 8. 辞燕:指燕子南飞过冬。 9. 寒海:指南海,古代认为南海遥远且寒冷。 10. 来鸿:指鸿雁北飞过冬。 11. 罗帷:丝质的帷幕。 12. 绣裳:绣花的长袍。 13. 规空:指天空辽阔无边。 14. 暗魄:指月亮。 15. 笼野:指田野被烟雾笼罩。 16. 轻烟:薄雾。 17. 林光:树林间的光芒。 18. 凫:水鸟,指野鸭。 19. 无机:没有生命迹象。 20. 络秋纬:编织秋天的景象。 21. 如管:用乐器吹奏。 22. 寒蝉:秋天的蝉鸣。 23. 乃睠:眷恋之情。 24. 宸襟:帝王的心意。 25. 豫有旃:预感到喜悦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许敬宗为了赞美皇家园林秋日的景色而创作的应制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绘了昆明湖和岐山岫的秋天景象,传达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韵味。其中,“金风度绮钱”一句将金黄的阳光与波纹交织的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为读者展示了秋天的温暖氛围。此外,诗歌还通过对比大雁南飞、燕子离去等自然现象,展现了秋天肃杀的氛围。而在描写皇家园林时,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树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花朵争艳的场景,使整首诗充满生机活力。最后,诗人通过表达皇帝赏景观瞻的心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表达了尊敬和赞美之情。总之,《奉和秋日即目应制》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应制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皇家园林的独特感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是唐代诗人许敬宗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当时许敬宗任礼部尚书、弘文馆学士。 在唐高宗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许敬宗在此时期受到皇帝的宠信,曾任尚书左仆射等要职,并与皇后武则天关系密切。然而,他在政治上并无建树,晚年因卷入宫廷权力斗争而受到贬谪。 在《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这首诗中,许敬宗以秋日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他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如“远天澄暮霭,薄野接晨霞”,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辽阔。同时,他也借景抒发了对皇帝的赞美之情,如“仗钺清三省,奉觞献九娃”,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与忠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