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

标题包含
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
岁序忽云夏,青春去安归。 天清风气朗,游子怀芳菲。 碧湖泛我舟,轻云湛晴晖。 入谷山寂寂,缘溪水围围。 翛然得幽憩,丹葩耀岩扉。 鸟声自歌呼,竹色相因依。 举觞伫遥念,日月如梭飞。 平生静中愿,岁晚无相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应时(1524年-1580年),字季和,号淮海居士,浙江绍兴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 孙应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时光匆匆已至夏日,青春的岁月匆匆流逝,该去往何方。天空高远,风轻云淡,四海之内的游子心向美好。碧波荡漾的湖面载着我这叶扁舟,轻盈的云朵倒映着阳光的晖芒。走进山谷,寂静无声;循水而行,环绕四周。悠然自得地在这寂静的山谷之中休憩,红色的花朵在岩石间绽放,熠熠生辉。鸟语花香,相互交织。举起酒杯,默默祈愿,时光荏苒,岁月如梦。一生之中的安静愿望,愿能在晚年之时得以实现,永不相悖。
去完善
释义
1. 岁序忽云夏:季节更迭迅速,忽然之间就到了夏天。 2. 安归:平静的归宿。这里指春天已经离去,夏天的到来并没有带来安宁与平静。 3. 天清风气朗:天空晴朗,微风拂面。 4. 游子怀芳菲:离家在外的人怀念着美好的春光。 5. 碧湖泛我舟: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划船游玩。 6. 轻云湛晴晖:天空中的云朵映照着阳光,显得格外明亮。 7. 入谷山寂寂:走进山谷,四周环境寂静。 8. 缘溪水围围:沿着溪水流淌的方向,周围景色环绕。 9. 翛然得幽憩:心情悠然自得,找到了宁静的休憩之地。 10. 丹葩耀岩扉:红色的鲜花在岩石上绽放,光彩照人。 11. 鸟声自歌呼: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12. 竹色相因依:翠绿的竹子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 13. 举觞伫遥念:举起酒杯,凝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 14. 日月如梭飞:时光如同织布的梭子,快速流逝。 15. 平生静中愿: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过上平静的生活。 16. 岁晚无相违:希望自己到了晚年,还能实现这个愿望,不要背离初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以“立夏”为题材,描绘了春夏之交的景色。诗的前两句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引导读者进入主题。接下来四句写天气晴朗,诗人泛舟游玩,所见山水、云彩美景,令人神往。再八句描绘山谷幽静,鸟儿歌唱,翠竹环绕,与之前的风景相互辉映。诗的最后两句感慨岁月如梦,希望人生宁静的心愿得以实现。全诗清新婉约,富有韵律感,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是南宋诗人孙应时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作于公元1175年左右,正值南宋孝宗在位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内外诸多矛盾和挑战。在外交上,南宋虽然与金国签订了和约,但双方的冲突并未完全平息。在内政方面,孝宗力图改革,整顿官僚体制,提倡节俭,使得国家逐渐恢复了繁荣景象。然而,这一时期的南宋依然面临着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 孙应时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一生勤学好问,崇尚理学,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关心民生疾苦。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同情。这首《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也不例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思考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