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以韵谢吴美仲和篇茶樽之贶
东屯花恼只颠狂,五柳门前翠著行。
更遣大瓢来断送,忍教醒醉问渔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东屯花恼只颠狂,五柳门前翠著行。
更遣大瓢来断送,忍教醒醉问渔郎。
译文:东边的村庄里花儿们随意地生长,柳树旁绿意盎然。邀请朋友一同前来欣赏这美景,在醉意中与渔人畅聊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屯:指的是杜甫的茅屋,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光村,此地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四川时居住过的地方。
2. 花恼:指对花的烦恼,也可以理解为花开时节的纷扰和热闹。
3. 五柳门:源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棵柳树,此处用来代指陶渊明的宅院。
4. 大瓢:这里指古人用的大葫芦制成的饮酒器具。
5. 断送:指结束、了结。
6. 醒醉:指半醉半醒的状态。
7. 渔郎:泛指渔夫。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再以韵谢吴美仲和篇茶樽之贶》中,诗人李石通过描绘东屯的花卉、五柳门前的翠竹以及大瓢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收到礼物——茶樽的欣喜之情。诗人用“颠狂”来形容花卉的美丽与繁茂,同时以“翠著行”赞美翠竹的高洁与挺拔。此外,诗人还提到“大瓢”这一意象,暗示了茶的香醇和珍贵的品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高雅情趣和对友情的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再以韵谢吴美仲和篇茶樽之贶》是南宋诗人李石所作。此诗创作于南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
李石,字知几,号方舟,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他才华横溢,通晓经史,尤以诗赋见长。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始终未能获得官职。这使得他的生活颇为清苦,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淡泊名利,潜心学问。
在南宋时期,茶文化的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的人们热衷于品茗、斗茶,茶文化成为了社会风尚的一部分。而茶具,作为品茶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文人雅士们收藏把玩的对象。
在此背景下,友人吴美仲向李石赠送了一个精美的茶樽。这令李石十分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同时,诗中通过对茶樽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