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鹤
积雨催寒早,江湖渺障川。
黄花到十月,白发已三年。
酒尽迟村饷,诗成得昼眠。
低回看双鹤,铩翮欲摩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持续的雨水催发了早冬的寒冷,江湖上的水面上雾气弥漫,仿佛有屏障阻挡了视线。黄菊花在十月份盛开,而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三年了。在村子里的酒局上,我喝完了酒,又创作了一首诗,然后在白天小憩片刻。低下头来看着一对白鹤,它们似乎想要振翅高飞,冲上云霄。
去完善
释义
《双鹤》是宋朝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积雨催寒早:“积雨”指连绵阴雨;“催寒早”指加速了寒冷的到来。
2. 江湖渺障川:“江湖”泛指广阔的水域;“渺障川”表示水面辽阔,无法看到对岸。
3. 黄花到十月:“黄花”指菊花;“到十月”意味着十月份菊花开满大地。
4. 白发已三年:“白发”指年老的头发;“已三年”表示已经有三年的光阴流逝。
5. 酒尽迟村饷:“酒尽”指喝完酒后;“迟村饷”指等待村庄送来的食物。
6. 诗成得昼眠:“诗成”指写诗完成;“得昼眠”指在白天可以休息。
7. 低回看双鹤:“低回”指反复、徘徊;“双鹤”指两只白鹤。
8. 铩翮欲摩天:“铩翮”指翅膀受伤;“欲摩天”指想要飞上天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雨时节的所见所思。首联写积雨后的寒气提前到来,江面浩渺,山川如画。颔联以“黄花到十月”映衬出时间的流逝,而“白发已三年”则写出了诗人自己的老之将至。颈联写诗人饮酒赋诗,闲适自得,表达了诗人的悠然生活态度。尾联以“低回看双鹤,铩翮欲摩天”作结,形象地展示了双鹤振翅高飞的姿态,寓意着诗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双鹤》是南宋诗人李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后期,大约是公元1250年左右。此时正是南宋王朝走向衰落之际,金、蒙等外敌不断侵扰,社会动荡不安。
李石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在青年时期曾入朝为官,但由于政治斗争失利而被罢官回乡。此后,他在家乡江西一带过着隐居生活,致力于文学创作。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双鹤》一诗中,李石通过描绘一对仙鹤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示了双鹤的优美姿态和高洁品质,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