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即事
入谷多春兴,乘舟棹碧浔。山云昨夜雨,溪水晓来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进入山谷的春色繁多,乘着小船划过碧波荡漾的河岸。山间的云朵在昨夜的雨中飘荡,溪水的深度在清晨变得更加明显。
去完善
释义
1. 谷:山谷,这里指诗人在春天的山谷中游玩。
2. 春兴:春天出游的兴致。
3. 舟:船。
4. 棹:划船的工具。
5. 碧浔:绿色的溪流。
6. 夜:夜晚。
7. 雨:下雨。
8. 晓:早晨。
9. 来:到来,出现。
10. 深:深度大。
去完善
赏析
《山中即事》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谷中的美景。诗人以“入谷多春兴”开篇,强调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在山谷中弥漫。紧接着的“乘舟棹碧浔”则展示了诗人在碧波荡漾的溪水上划船的场景。这种画面的切换既展现了山谷间的丰富景象,也使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富有动态。
随后,“山云昨夜雨,溪水晓来深”两句将自然景象的细腻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昨天夜里的山云和今天早晨的溪水的对比,诗人揭示了雨水对溪水深度的影响,从而反映出山谷间滋润的环境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也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与地面的结合处,令人浮想联翩。
整体而言,《山中即事》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把春天的美好、自然的奥妙以及生命的活力完美地融入诗中,显现出郎士元卓越的诗才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即事》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世纪上半叶,也就是唐玄宗至德宗时期。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繁荣达到了顶峰,但也是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
郎士元在唐玄宗时期担任官职,但他并不热衷于官场,而是更倾向于文学创作。他的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这首诗正是他在山中隐居时创作的。通过描绘山中的美景和宁静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当时,唐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许多知识分子选择隐居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郎士元也是其中之一,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