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兴庆池通轩示同志

标题包含
宿兴庆池通轩示同志
清湘庭下千竿竹,百尽斑斓耸苍玉。 通轩轩外万顷陂,陂接南山天与齐。 唐基一坏半禾黍,举目气象增愁思。 我来正当摇落时,尘埃七日无人知。 东平叔子信予友,问学不厌坚相随。 叔子莫痛凤沼湮,又莫悲愁花萼堕。 所忧圣道久榛塞,富贵浮云空点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他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籍开封府祥符县(今河南开封)。 张载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年轻时曾游历四方,...查看更多
杨艾基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湘水岸边有千枝翠竹,犹如美玉般翠绿欲滴。 宽敞的亭子之外是一望无际的水面,水面和远处的南山连成一片。 曾经繁华的唐朝宫殿已是一片庄稼地,满眼都是变迁的痕迹让人更加惆怅。 我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正值草木凋零,已经七天了也没有人来打扰。 东平有位学者是我的朋友,他对学问的追求坚定不移,一直跟着我。 他不必过于感伤凤沼的衰败,也不必悲伤花萼的凋零。 我们真正担心的是圣贤之道被埋没,那些看似富贵的浮云不过是过眼云烟。
杨艾基
去完善
释义
【清湘庭】湖南省的别称,湘江流经之地。 【百尽斑斓】形容竹子的色彩丰富。 【苍玉】绿色的玉石,这里比喻竹子的高雅气质。 【通轩轩外】指客厅窗外。 【万顷陂】广阔的池塘。 【禾黍】庄稼,这里指农田。 【唐基一坏半禾黍】唐朝遗址已经变成了一半农田。 【问学】请教学习问题。 【坚相随】坚定地跟随学习。 【东平叔子】指孔子的弟子颜渊,他曾被封为东平侯。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凤沼】凤凰池,代指朝廷。 【花萼堕】花萼楼,皇宫里的楼阁,这里借指朝廷。 【圣道】指儒家学说。 【榛塞】草木丛生,这里指儒家学说的衰落。 【富贵浮云】借用成语“富贵如浮云”,指财富和地位如同天空中的浮云,转瞬即逝。 【点涴】沾染污点,这里指污染。
杨艾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和抒发诗人情感的诗歌。开篇以“清湘庭下千竿竹,百尽斑斓耸苍玉”的生动画面,展现出一派清幽的景象。接下来,诗人通过“通轩轩外万顷陂,陂接南山天与齐”两句,描绘出广袤无垠的空间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开阔。 随后,诗人的笔触转向现实景象:“唐基一坏半禾黍,举目气象增愁思。”这句描绘了昔日繁荣的唐基已经破败不堪,禾黍满地,令人哀愁。紧接着,诗人以“我来正当摇落时,尘埃七日无人知”表达了自己来到此地时的无奈心境。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他的朋友东平叔子,希望他不要过于悲伤过去的辉煌不再,也不要因为眼前的忧愁而痛苦。最后两句“所忧圣道久榛塞,富贵浮云空点涴”,表达了诗人对于圣人之道被埋没的忧虑,以及对于名利富贵的淡漠态度。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
杨艾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兴庆池通轩示同志》是唐代诗人张载所著的一首描绘风景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765年,时值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张载的生活和事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但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张载作为一位极具才情的文人墨客,曾在唐朝担任过官职,但由于战乱和政治局势的动荡,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对时代的关心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同时,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也是复杂多变的。藩镇割据使得唐朝的国力逐渐衰弱,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即使在这样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张载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用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也是这首诗歌所传达出的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
杨艾基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