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行道持数珠观音赞

标题包含
行道持数珠观音赞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八万行门,一十九类。 寻声救苦越尘沙,一串数珠数不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行道:指佛教徒念佛修行之道。 2. 数珠观音:即观音菩萨。因其手持一串数珠而得名。数珠乃念佛之记数工具。 3. 赞:佛教经文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以赞美佛菩萨的功德。 4. 释普宁:释为佛家对僧人的尊称,普宁是此诗作者的法号。 5. 三摩地:又称三昧,佛教术语,意为定境,精神高度集中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 6. 八万行门:佛教中关于菩萨修行的概念,包括自利六度、利他四摄等八万四千法门。 7. 一十九类:这里指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一十九种方法。 8. 寻声救苦越尘沙:形容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伟大事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行道持数珠观音赞》,是释普宁所作,用以赞美观音菩萨的慈悲和法力无边。诗中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菩萨的善行与智慧。 首句“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意味着通过听闻、思考和修行来进入一种静心冥想的境界,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心性,以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接下来“八万行门,一十九类”,则概括了观音菩萨的具体行为和教化方式,形象地描绘了她普渡众生的种种方法。 而后两句“寻声救苦越尘沙,一串数珠数不已”,进一步表达了观音菩萨对待众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她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即使众生苦难重重如尘埃沙粒,她也会立刻现身救援,而她的慈悲心如同计数珠般永无止尽。这两句诗既赞扬了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无畏精神,又展示了她对世间疾苦的深深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事迹的描述,传达了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理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虔诚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道持数珠观音赞》是南宋诗人释普宁的一首颂扬观音菩萨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释普宁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也深受时代影响。他在寺院里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见证了寺院的兴衰,同时也接触到了许多民间的故事和传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观音菩萨产生了深厚的信仰和敬仰之情。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赞美之情,希望观音菩萨能保佑众生平安吉祥。 同时间段内,南宋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南宋政权受到金国的压迫,疆土不断缩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经济上,由于战乱不断,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百姓生活困苦。文化上,虽然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仍然坚持创作,但是他们的作品大多充满了哀愁和忧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普宁通过创作《行道持数珠观音赞》这样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观音菩萨的信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