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行之出守衡阳
日日江头送客行,况闻君去作专城。
心存臣子无中外,士系朝廷有重轻。
谏疏满怀催上道,中原万事想关情。
戎葵到底还倾日,侧耳衡阳来鴈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都在江边送别客人,更不用说你还要去治理一个城市了。作为臣子,心中没有地域之分,而官员的地位关乎着朝廷的轻重。怀揣着满是进谏的文书催促你上路,而中原的一切事务都与你有关。蜀葵终究会向着太阳倾斜,而来自衡阳的大雁之声也让人侧耳倾听。
去完善
释义
【衡阳】地名,位于湖南省,是古代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
【专城】指古代的郡城、州城等地方长官驻地。
【臣子】指的是官员或百姓对国家的忠诚与敬爱之情。
【中外】中国古代地理概念,内指中原地区,外指边疆地区。
【戎葵】植物名,又称蜀葵,此处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
【倾日】形容向日葵向着太阳生长,寓意为国家发展蒸蒸日上。
【雁声】这里指的是大雁南飞的声音,暗示秋冬季节的到来,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担任地方官时的不舍与期待之情。首联“日日江头送客行”描绘了诗人经常在江边为友人送行的情景,以点明诗的主题。次联“心存臣子无中外,士系朝廷有重轻”则强调了友人的忠诚与担当,无论身处何地,都是为国家尽忠的臣子。
三联“谏疏满怀催上道,中原万事想关情”表达了对友人上任后的期许,希望他能够胸怀社稷,关心国事。尾联“戎葵到底还倾日,侧耳衡阳来雁声”则将视野从离别场景转向辽阔的自然风光,寓含了对友人未来政绩的美好祝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孙行之出守衡阳》是宋代诗人危稹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初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的战乱仍在继续,然而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危稹本人在这时期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从一位学者成为了官员,但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投入。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激情,又有婉约的柔情,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在这一背景下,《送孙行之出守衡阳》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好友孙行的深深惜别之情。诗中提到了衡阳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在当时的政治、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危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同时也领略到南宋初期的时代风貌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