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巫山磊块山林姿,一邱一壑贪成痴。
寸峰拳石瞥眼过,张皇攫觅惟忧迟。
东南佳山多秀丽,就中所欠雄与奇。
饱闻巫山冠巴峡,奇峰十二相参差。
昔年图画常一见,欲见此山无路之。
扁舟西溯上三峡,千岩万壑争追随。
终朝应接已不暇,心目洞骇俱忘疲。
蓦然钟鼓高唐上,峰峦二六排旌旗。
一峰霞彩迥在望,一峰展翠开屏帷。
无心出岫云吐色,偃盖平峦松并枝。
仙踪鹤驾羽衣近,坛石瑶台阊阖低。
白云一起凤皇下,清泉四合蛟龙嬉。
群峰角立变态异,一一大巧乾坤为。
外堪击拊试声律,中含造化分四时。
天下名山亦多矣,未有列岫奇如兹。
九华一景固天巧,惜与江流相背驰。
南北两峰喧众口,妆抹却恨同西施。
何如此峰无限好,行行列列临江湄。
烟云漠漠出寸碧,风雨时时横黛眉。
舟人渔子漫回首,骚士墨客劳支颐。
我来穿水入天去,貂裘章甫生尘缁。
昂头见此大奇特,跻攀不上空嗟嘻。
吾将欲访三岛登九嶷,上蓬莱道山之壁,绝泰华终南之嵋。
飞凫去舄啸沧海,却来巫峡温前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巫山的山峰层层叠叠、姿态万千,令人陶醉于每一处沟壑之间。
匆匆一瞥间的细小山峰和岩石,我慌张地寻找着,唯恐错过了最美的风景。
东南部的山水秀美壮丽,但总觉得缺少了些雄伟和奇幻。
我常常听闻巫山的美景远超其他地区的山川,尤其是那独特的十二奇峰。
过去只是在画册中见过它们,一直渴望能够亲自领略这仙境般的景色。
乘船向西进入三峡,两岸的山峰争相涌现在眼前。
从早到晚我都目不暇接,心灵震撼得忘记了疲惫。
突然间,我听到了高处的钟声鼓乐,只见二十六座山峰排列整齐,犹如队列。
一座山峰被霞光渲染得五彩斑斓,另一座山峰则绿意盎然,宛如屏风。
山间白云飘荡,仿佛凤凰起舞;清澈的泉水汇聚在一起,恍若蛟龙嬉戏。
这些山峰形态各异,似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外表上看,它们可以奏响和谐的乐章,内部则蕴藏着四季的变化。
世间的名山美景不胜枚举,但像这样奇妙的群山罗列却是绝无仅有。
九华山的风光固然美妙,但与江水相比略显不足。
南北两座山峰虽然备受称赞,但它们的美丽却让人遗憾如同西施般相似。
为何不能像这座山峰这般美好呢?它屹立在江边,引人入胜。
烟雾弥漫的天空和波涛起伏的江水,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过往的渔民、船夫都不禁回首驻足,文人墨客更是陶醉其中。
我穿过了江河湖泊,仿佛步入了仙境,顿时感觉俗世的烦恼烟消云散。
抬头仰望眼前的壮丽景观,却因无法攀登而深感遗憾。
我渴望探访那些神秘的三岛,登上九嶷山,甚至踏上蓬莱、道山等壮丽的山巅。
也许我会如仙鹤般翱翔在天际,或在沧海之上长啸,然后回到这里,再次感受巫山的美妙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巫山:位于中国重庆市东部,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
2.磊块:指丘陵地带的大石头。
3.山林姿:形容山势的形状姿态。
4.丘壑:指地势的高低凹凸。
5.瞥眼过:匆匆看过。
6.张皇:紧张匆忙的样子。
7.攫觅:抓取寻找。
8.忧迟:担心错过。
9.巴峡:长江上游四川、重庆一带的三峡之一。
10.冠:位居首位。
11.就中:在其中。
12.欠缺:缺少。
13.饱闻:广泛听说。
14.参差:高低不平的样子。
15.昔年:过去。
16.图画:描绘出的山水景色。
17.一望:看一眼。
18.展翠:展开的绿色。
19.屏帷:屏风上的画。
20.无心:无意中。
21.出岫云:从山中飘出的云朵。
22.偃盖:比喻树木覆盖的面积很大。
23.平峦:平坦的山顶。
24.仙踪:神仙的踪迹。
25.鹤驾:传说仙人乘鹤而行,这里指仙境。
26.羽衣:仙人的衣裳。
27.坛石:祭坛边的石头。
28.瑶台:神话中的仙境。
29.阊阖:天门。
30.凤凰:凤凰山。
31.清泉四合:四周环绕着清泉。
32.蛟龙嬉:蛟龙在水中嬉戏。
33.群峰角立:山峰之间形成角度而立。
34.变态异:形态变化各异。
35.击拊:敲击拍打。
36.声律:声音的节奏。
37.含:包含。
38.造化:天地自然的创造力量。
39.分时: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40.名山:著名的山岳。
41.列岫:排列的山峰。
42.钟鼓:钟和鼓,这里代指高山峻岭。
43.高唐:古时候中国的高地。
44.霞彩:彩虹般的色彩。
45.峰峦:连绵不断的山峰。
46.二六:二十八,表示众多的山峰。
47.屏帷:屏风上的画。
48.出岫云:从山中飘出的云朵。
49.偃盖:比喻树木覆盖的面积很大。
50.平峦:平坦的山顶。
51.鹤驾:传说中仙人乘鹤而行。
52.羽衣:仙人的衣裳。
53.坛石:祭坛边的石头。
54.瑶台:神话中的仙境。
55.阊阖:天门。
56.凤凰:凤凰山。
57.清泉四合:四周环绕着清泉。
58.蛟龙嬉:蛟龙在水中嬉戏。
59.角立:形成角度。
60.变态异:形态变化各异。
61.外堪:外表适合。
62.击拊:敲击拍打。
63.内含:内涵包含。
64.天时:一年四季的天时地利。
65.江流:长江水流。
66.南北:长江上游的南北两岸。
67.喧嚣:吵闹。
68.妆抹:化妆打扮。
69.憎恨:讨厌。
70.西子:美女西施。
71.何如:如何。
72.行行列列:一排排。
73.临江湄:靠近江边。
74.烟云漠漠:烟雾弥漫的景象。
75.寸碧:一片绿叶。
76.黛眉:青山的颜色。
77.舟人:划船的人。
78.渔子:打鱼的人。
79.骚士:诗人。
80.墨客:文人。
81.支颐:支撑下巴。
82.我来:作者来到巫山。
83.穿水入天:穿过江水进入天空。
84.貂裘:用貂皮做的衣服。
85.章甫:古代儒生的礼帽。
86.尘缁:尘土沾染。
87.昂首:抬起头。
88.大奇特:非常奇特的景象。
89.跻攀:攀爬。
90.空空:没有。
91.嗟嘻:感叹。
92.三岛: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
93.九嶷:湖南的九嶷山。
94.蓬莱:山东的蓬莱山。
95.道山之壁:蓬莱山的悬崖峭壁。
96.泰华:泰山和华山。
97.终南:秦岭的终南山。
98.飞凫:飞鸟。
99.去舄:脱鞋。
100.沧海:大海。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游历巫山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表达了见到巫山美景的激动心情,接着通过描绘巫山的奇山异水,展现其磅礴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色。同时,诗人通过对其他名山的对比,强调了巫山的独特魅力。此外,诗人还表达了自己未能亲自攀登山峰的遗憾,以及对未来可能再次游览巫山的期待。整首诗结构严谨,韵律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度和深厚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长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北方金国不断侵扰边境,而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也十分严重。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袁说友正值壮年,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力图改革社会弊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这使得他对国家的现状感到痛心疾首。
在《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这首诗中,袁说友以巫山十二峰的壮丽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他认为,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希望国家能够走出困境,重现辉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