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止一堂
艮不获其身,人无监流水。
畎亩义惓惓,时止非吾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为:“看不见自己的影子,人们没有察觉到流水。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停止并不是我所想要的。”
去完善
释义
"艮不获其身":此句中的"艮"为《周易》中的一卦,代表着山和道路;"获其身"指获得身体或形体。
"人无监流水":这句表示人们没有能够看到河水的流动。
"畎亩义惓惓":"畎亩"指田地;"义惓惓"表示坚定的信念或者诚挚的情感。
"时止非吾止":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停止并不代表我的停止。
去完善
赏析
《题止一堂》是唐代诗人唐仲友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诗中通过“艮不获其身”的意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诗人将自然山水与人物形象相互映衬,表达了人们在田园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诗人通过对“人无监流水”的描绘,展现出人与自然的融合,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并非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是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在诗人眼中,这种渴望如同田埂上的稻谷,充满了生命力。
诗人通过“畎亩义惓惓,时止非吾止”的描述,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要被世俗所束缚。他认为,真正的停止不是身体的静止,而是心灵的宁静。只有在心灵上达到平静,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仲友的《题止一堂》创作于宋代,当时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唐仲友身为文人官僚,卷入其中。他在官场上因才华出众而被举荐,但因不愿依附权贵而受到排挤和陷害,被迫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在这期间,他感叹世事无常,决心避世隐居,潜心研究学问,以保自身清白。
这一时期的唐代社会已经日趋繁荣,文化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正统,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观念的儒家思想在士大夫阶层中得到广泛推崇。唐仲友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自身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